福建將樂:鄉村“五美”復蘇田園資源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近年來,鄉村振興的浪潮“席卷”全國,讓許多沉寂已久的山野田園煥發了新的生機。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傳統農業曾一度受地形限制難以發展。如何在守好綠水青山的同時使之成為金山銀山?在八閩大地上,更為現代、多元的產業形態正成為農村農業新生態。群山中的三明市將樂縣就是探索者之一。2023年,將樂縣在生態保護修復、農業社會化服務等方面的多種做法入選全國優秀典型案例。將樂何以“上榜”?當地是如何以此做好鄉村振興文章的?日前,記者走進將樂縣一探究竟。
秋風吹黃了田野,稻穗壓彎稻稈,在三明將樂蛟湖村的研學基地,孩子們踩著田間的黃土,用小鐮刀體驗收割勞作。小溪裡,小小的橡皮艇蕩開波浪,溯流而上。
孩子們在稻田中體驗割稻。受訪者供圖
遠處雞鳴犬吠,近處笑聲連綿。在經過翻修的木制民居裡,手作課、食育課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扎染的布藝、飄香的餅干給孩子們帶來滿滿成就感,也讓曾經的“空心村”重新氤氳煙火氣。
經過改造的村居保留原有的風貌。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茶屋、餐廳、花園、果園、魚稻田、露營地……天籟蛟湖柳瀾研舍&喜月廬運營經理吳文濤介紹,自今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以來,這片集研學、康養、聚會等功能於一體的基地已接待40余期研學、親子營。
村中閑置的老屋、老田甚至空地搖身一變成了“網紅打卡點”,留守的村民既是“房東”,也是基地的助教、“管家”、園丁,在改造一新的村裡有了新工作。
據了解,此前,由於村民陸續外出務工,村民房屋閑置,這裡一度成了人去屋空的“空心村”。無人居住的木頭民居慢慢老化,有心回鄉的村民往往因為“村裡待著沒勁”歸而復離。
如何打破困局?
研學基地中種植的作物由村民受雇照料。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帶著讓歡聲笑語重歸鄉土,讓破敗民居煥發“第二春”的追求,當地在《將樂縣扎實推進鄉村建設“五個美麗”創建工作方案》出台后,推動打造了一批小而優、小而精的鄉村美景。
一批美麗鄉村庭院、美麗鄉村微景觀、美麗鄉村小公園(小廣場)、美麗田園、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的出現由點及面,讓生態宜居帶動起產業興旺。
據村干部介紹,村中探索了“集體流轉+企業承包+農戶分紅”房票模式盤活閑置農房和宅基地。幾年前,福建柳瀾文旅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在蛟湖村進行了村居和土地流轉,保留原有建筑風貌的基礎上對傳統民居進行了加固和改造,形成民宿、餐廳、課堂、休閑廣場等功能區。周邊的田畝也被劃分種植、採摘、養殖、垂釣區域,能住、能玩、能體驗的鄉村文旅業態孕育而生。
目前,南口鎮蛟湖村已建成的研學樓年租金12萬斤干谷(折合16萬元),在建的楊時書院、水上驛站、親子樂園等項目預計增收20余萬元。
蛟湖村的“蝶變”是將樂以“改”促“變”的縮影。一個庭院、一片田埂、一片村居,曾經沉寂的一草一木可能蘊藏著鄉村的新生。
村民在村中“晒秋”。陳廣程攝
在將樂各地,常口村美麗庭院經濟、梅花谷休閑旅游、光明鎮美麗田園、玉華村跑馬將軍步道、小王村彩虹光伏發電長廊景觀、乾灘村青水民宿、大源鄉鄉愁館等一系列生態文化旅游景點“冒頭”,鄉村人氣值顯著提升。
小王村一隅。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賞心悅目的庭院和村中公園提升了村庄的“附加值”,和鄉村“顏值”一起提高的,還有村民的收入和幸福感。據統計,自2019年以來,將樂縣共創建美麗鄉村庭院1340個、美麗鄉村微景觀279個、美麗鄉村小公園(小廣場)78個、美麗田園26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5個。
村子美了,人才更願意留下,城鄉間的人才流動也能加速。將樂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不少被遺忘在鄉村的閑宅空地漸漸“蘇醒”,多元業態的出現讓村庄在“變美”的過程中煥發出了新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交通運輸部:截至10月31日 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証633.4萬本
- 人民網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王連香)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據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統計,截至10月31日,全國共有334家網約車平台公司取得網約車平台經營許可,環比增加4家﹔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証633.4萬本、車輛運輸証270.6萬本,環比分別增長2.4%、2.7%。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10月份共收到訂單信息8.09億單,環比上升2.1%。…
- 服務平台“e路暢通”上線試運行 兩項交通運輸更貼近民生實事取得進展
- 人民網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王連香)據交通運輸部消息,近日,“隨手查”“陽光救援”服務平台“e路暢通”微信小程序(以下簡稱“e路暢通小程序”)正式上線試運行,標志著高速公路充電基礎設施“隨手查”服務行動和高速公路“陽光救援”行動兩項交通運輸更貼近民生實事取得階段性成果。 今年以來,為推進兩項交通運輸更貼近民生實事落地實施並取得切實成效,交通運輸部先后印發了《高速公路充電基礎設施“隨手查”服務行動方案》《高速公路“陽光救援”行動方案》,組織各省加快推動高速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充電設施信息和車輛救援信息採集、匯聚、發布,服務公眾安全、便捷、高效出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