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今年以來,我國以“東數西算”工程為牽引,加快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算力對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的支撐能力,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兩天,在廈門大街小巷,500輛智能網聯客車正在進行城市交通、駕駛信息等數據的採集。500輛車,每輛車9路攝像頭,實時採集大量視頻數據,正在以每秒100G的速率傳輸到2000多公裡外寧夏中衛的閩寧雲專屬數據中心。
中國聯通“閩寧雲”算力中心工程師 殷曉輝:我們現在可以實現東部數據毫秒級“西算”,如果以數據中心為圓點,畫一個2000公裡半徑的圓,全國大多數大中型城市都在這個范圍之內,可以滿足未來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無人駕駛數據傳輸計算的需求。
像這樣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的“東數西算”工程,正在穩步推進。目前,全國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已全部開工,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同步布局。西部地區新開工建設的數據中心項目數量穩步增長,我國算力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 趙策:新型基礎設施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石和堅實保障,從而推動我國加快轉向以技術創新驅動效率提升、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
近年來,《“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等一系列頂層設計相繼出台,明確提出要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要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提升跨區域算力調度水平。各地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廣東提出到2025年實現智能算力規模全國第一,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上海啟動全球雙萬兆城市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框架體系2026年基本建成。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長16.2%,其中5G、數據中心等投資增長13.1%,工業互聯網、智慧交通等投資增長34.1%。當前,超過300個城市啟動千兆光纖寬帶網絡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已經達到17個。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性能優越的數字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准研究所總工程師 黨梅梅:我國新基建正在呈現網絡布局不斷優化、網絡傳輸能力不斷增強、算力能力不斷提升的態勢。當前,我國算力總規模居全球第二,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長率,正在助推產業數字化蓬勃發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前十個月,我國服務行業的5G虛擬專網數接近2.8萬個,是上年同期的1.3倍﹔以雲計算、大數據等為主的新興業務實現收入3012億元,同比增長20.5%﹔“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數超8000個,5G應用已融入67個國民經濟大類。據測算,2022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算力每投入1元,帶動3至4元的GDP經濟增長。
未來,我國將加速統籌推進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等建設,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