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專利總數居前列 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栗翹楚)機器人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是經濟社會智能化變革的關鍵工具,將驅動人類社會加速進入智能時代。當前,以人形機器人和通用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蓬勃發展,正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制高點、未來產業的新賽道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不同於專注於精密制造的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特指模仿人的形態和行為而設計制造的機器人。根據我國《機器人分類》,機器人可被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兩大類。其中,人形機器人設計制造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人機交互,繼而實現輔助人類的生產生活。這就意味著,與簡單重復性的機械流程操作隻需解決效率和精密度不同,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決定了其技術積澱必須足夠深厚,至少足以應對復雜和多樣化的生產生活場景。
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和增長最快的新興市場,中國對人形機器人需求日益增長,並將帶動更多智慧解決方案。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大語言模型推動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加之大數據和高算力帶動機器人運控算法上的技術儲備日益雄厚,人形機器人向應用階段快速邁進亦值得期待。
專利的數量,可以體現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水平高低﹔專利的轉化,則可以反映出專利的創新能力和市場化程度。
11月27日,人民網研究院發布《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由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及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冬明提供學術支持。《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申請數量和有效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人形機器人專利申請主要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法國和美國,其中中國、日本專利申請人總專利數均超過6000件。
從申請時間來看,早期專利申請主要來自日本申請人,其在2000年至2008年保持絕對優勢(主要來自本田和索尼,其次為豐田)。2014年來,中國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申請增速顯著,主要來自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以及優必選科技等企業。當前,優必選科技排在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有效技術專利總量的前列。
從技術專利數量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和機構進行了大量的前瞻性技術布局,經過多年持續的研發投入儲備了大量核心技術,這為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提升了整體競爭力,將助力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幫助中國更好地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浪潮。
近十年,全球范圍內的人形機器人技術專利申請數量呈現出增速顯著提升的趨勢。在主要申請國家中,中國的專利集中度相對較低,這說明了中國在該領域的競爭相對激烈,行業活力較強。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持續投入人形機器人研發,各項技術的進步也加快了人形機器人產品研發和商業化應用,推動人形機器人進入產業化落地階段。
從落后到跟跑乃至領跑的發展過程,體現了近十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加速。一方面得益於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產業規模已居全球首位,此外,中國在基礎核心技術方面也取得了持續的突破,使得人工智能技術進入了全球的第一梯隊,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並將其列為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近日,工信部印發通知,組織開展2023年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挂帥工作,面向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通用人工智能等4個重點方向,聚焦核心基礎、重點產品、公共支撐、示范應用等創新任務,發掘培育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備較強創新能力的優勢單位,突破一批標志性技術產品,加速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
早在今年7月,北京市印發《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全力建設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應用示范高地和高端產業集聚區,構建“1+4”機器人產品體系,即加緊布局人形機器人,帶動醫療健康、協作、特種、物流4類優勢機器人產品躍升發展。預計到2025年,北京將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機器人產業集群,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全市機器人核心產業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人形機器人產業技術壁壘高、產業附加值高、市場規模巨大,可以為其他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提供平台支撐,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另一方面,人形機器人能夠填補勞動力缺口,提高生產效率。養老、醫療、教育、家政等機器人的推廣應用,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進民生福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