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夯實健康中國基礎建設 數字健康乘“雲”而上

“十四五”時期是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推動衛生健康工作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關鍵窗口期。《“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面對數字化變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必須進一步夯實全民健康信息化新基建,培育衛生健康服務新業態,提升衛生健康行業發展新動能,構建數據要素治理新格局,努力實現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新局面。
中國電信作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排頭兵,在衛健信息化領域持續積累與深耕,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賦能行業發展,自主研發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傳染病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信息平台、縣域醫共體信息平台等多個醫療行業數字化平台應用,並在“健康中國”戰略的指引下,為推動打造惠政、惠醫、惠民多方共贏的行業生態持續賦能。
打通醫療服務“難點” 加快各級全民健康平台建設
隨著健康中國建設穩步推進,數字化轉型成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規劃》就集約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支撐體系作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全面推進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提檔升級,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構建全民健康基礎設施雲,推動數字健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全方位提升衛生健康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平。
當前,一些地市衛生健康信息化程度發展不均衡,基層醫院信息化建設面臨設備老化,數據安全管理制度欠缺,信息化人才短缺等問題,已成為制約醫療衛生改革發展的瓶頸。老百姓在醫療機構就診時醫療健康數據信息不能共享,個人電子健康檔案不能調取,影像、檢查檢驗結果等不能互通互認互用,各種不必要的重復檢查,加重了百姓就醫的經濟負擔。
在江蘇省泰州市,少數綜合醫院信息化水平較高,但整體沒有實現互通共享。泰州市衛健委經過反復調研論証,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與中國電信開展合作共同推進泰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設工作。
“泰康雲”平台依托中國電信雲計算基礎設施,通過數據採集和數據清洗技術將醫院雲備份中心數據、基層運營數據、公衛機構數據在統一標准體系下建立“泰康雲”健康大數據主題庫,為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健康互聯、共享、協作的業務協同應用﹔“基衛雲”平台建設集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和家庭簽約“三位一體”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業務信息系統,實現鄉鎮醫院、村衛生室醫療系統統一化、便捷化、標准化、數字化。
截至目前,泰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實現155+醫療機構數據備份,整合23家二級及以上醫院和全市基層醫療數據的治理工作,生成450萬余份健康檔案,採集25億余條醫療數據﹔主城區30+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公衛+家醫”三位一體上線,門診人次280萬余人,住院人次約1萬人,26萬余人簽約家醫服務。
中國電信衛健行業事業部總裁劉玉明表示,目前中國電信已經參與了國家級、13個省級以及超過100個地市級全民健康平台的建設工作,支撐各地衛生健康信息協作共享及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建設。
以全民健康大數據中台為基礎 推進傳染病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信息平台建設
2021年6月,中國電信啟動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系統的建設,涉及傳染病、慢性病、數據共享交換等10個大模塊53個子系統。系統覆蓋省市縣三級疾控機構以及200+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縱向實現了與醫療機構、區域平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互聯互通,完成傳染病、慢病、死因、精神衛生、地方病、新冠、職業病、營養衛生等多業務數據的對接。橫向實現了與湖北省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的集成,能夠通過多渠道監測數據動態感知和研判區域內各類疾病的發生、發展態勢和風險,並對存在風險的個案進行預警和閉環核查,實現防控關口前移,支撐公共衛生事件管理的“先知、先決、先行”。同時中國電信還在恩施、黃岡等地落地傳染病智能監測,將疾病監測服務引擎與醫院系統無縫集成,通過對臨床數據的智能監測提供疾病智能上報、提醒及患者數據自動填充等功能,初步實現了從被動上報到主動監測的轉變。
公共衛生體系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環,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筑牢筑實隔離牆,是切實維護人民生命健康的有力保障。在健康中國戰略指引下,中國電信致力於為衛健行業客戶提供“智慧、專業、安全、穩定”的行業整體方案,為推動打造惠政、惠醫、惠民多方共贏的行業生態持續賦能。
加大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 賦能縣域醫療體系發展
隨著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戰略進入發展的新階段。為切實提高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把鄉村醫療衛生工作擺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以基層為重點,加快縣域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
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就醫不便的問題長期困擾著廣大人民群眾。《意見》發布后,秭歸縣抓住政策紅利,積極推進醫療衛生服務信息化發展。
據秭歸縣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秭歸縣人民醫院通過吸取發達地區信息化先進經驗,結合山區縣交通不便的實際境況,著力推動區域信息一體化建設項目。依托中國電信建成的秭歸縣醫療共同體信息平台,形成記錄居民健康信息的健康檔案庫、電子病歷庫、人口信息庫等資源庫,實現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的業務協同和監管,暢通覆蓋縣鄉村互聯互通信息體系﹔穩步打造遠程會診、區域影像、區域心電、區域檢驗中心,通過多學科聯合遠程會診為基層疑難病症患者提供精准診療方案,實現基層群眾就醫看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標﹔同時通過院內信息化系統建設,加強醫療機構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診療水平。
據了解,自實施縣域醫共體一體化平台建設以來,秭歸縣人民醫院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每年遠程會診疑難重症病人超500余例,為基層患者出具疑難病例檢查各類結果達23000余份,每年邀請市級以上醫療機構幫助遠程會診疑難病例50余例、幫助出具疑難病例檢查結果4000余例次。
依托專業自研團隊的信息化能力及“原子能力”的快捷交付落地模式,中國電信已在全國超100個縣參與醫共體信息平台的建設,打造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助力實現醫共體一體化治理,打造先進、穩定、安全、智能的信息化平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