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積極服務高質量發展(財經眼)
數據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等 |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保險業持續回歸保障本源,積極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加大對實體經濟、社會民生的保障力度,在助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實現了自身發展。
聚焦重點領域,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國產大飛機C919完成首次商業載客飛行,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順利完成商業首航……一顆顆工業“明珠”頻頻亮相,令人倍感振奮。
大型客機、郵輪等的研制,工程繁復,極具挑戰,直接體現一個國家在裝備制造領域的綜合實力。同時也需要一系列現代服務配套支持,其中,保險服務為這些大國重器從研發到投產運行提供全面風險管理。
“中國人保與中國商飛深入合作,先后獨家或首席承保了制造商綜合保險、航空產品責任險、試飛險等,全力服務保障國產大飛機從研制、生產到交付的全過程。”中國人保集團戰略部有關負責人張寶輝說。
越是技術前沿,不確定性越大,對分散風險提出更高需求。中再產險副總經理王忠曜說,該公司持續支持C919國產大飛機、蛟龍一號、國產衛星等大國重器建設,目前累計提供風險保障1000億元。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以大國重器研發制造為牽引,能夠有力帶動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保險業應持續做好相關服務,支持一系列大國重器研制、生產和使用,並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供更全面的風險保障,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說。
緩釋客戶“首發”重大設備裝備使用風險,助力自主創新產品走向市場,成為保險創新的著力點。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首版次軟件質量安全責任保險等不斷落地應用,為激發創新活力提供有力支持。
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走自主創新路子,一批創新性強、“科技味兒”濃的有色金屬、鋼鐵材料在航天航空等領域應用。重慶市保險機構在相關政策引導下,為企業量身定制綜合保險服務。
“為助力國產新設備、新材料落地推廣,我們聯合相關部門出台首台(套)目錄和保險風險補償機制,推動保險機構組建專業團隊優化保險產品方案,提供設備材料發生事故后的損失賠償,降低客戶使用風險,推動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市場效果。”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說。
聚焦“明珠”,點亮“繁星”。張寶輝介紹,中國人保對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產業園區定制保險綜合服務方案,2023年前11月,共為13.2萬家園區企業提供風險保障22.7萬億元。此外,截至2023年11月末,該公司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投資規模超2400億元。
中國信保業務管理部總經理楊明剛說,該公司積極打造特色產業鏈服務支持體系。2023年1—11月,累計承保電子信息、家電、整車工程機械、生物醫藥、新能源、紡織服裝和現代農業等7條產業鏈出口3329億美元、國內貿易2657億元,佔公司業務比重近50%,有效助力保障重點產業鏈穩定暢通。
助力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線
民生保障是保險業重要功能。近年來,保險機構在助力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等方面主動作為,不斷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上海市寶山區29歲的張女士不久前開立了商業養老金賬戶,並選購養老保險產品。“我正處於職業上升期,想提前儲備養老資金,但也要保証一定資金流動性。我了解到商業養老金的雙賬戶結構能夠兼顧長期保障和流動性需求,而且繳費靈活,投保門檻低,符合我這樣的年輕人需求。”
作為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於2023年1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江蘇等10個省(市)率先開展。中國人壽養老險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試點一年來,該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存量規模79億元,有效賬戶數34萬戶。
養老理財產品累計發行規模超1000億元,個人養老金參與人數持續增加,具有養老屬性的商業保險業務累計積累責任准備金超6萬億元……近年來,我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規范發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為百姓增厚養老“錢袋子”提供更豐富的選擇。
保險業積極發展長護險服務,改善失能老人生活狀況,緩解家庭照護負擔。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趙國棟說,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目前在辦長期護理保險項目69個,覆蓋3500多萬人。該公司在成都的抽樣調查顯示,長護險服務讓失能人員家庭經濟負擔降低了44.3%。從全國看,截至2022年底,長護險參保人數已達1.69億人。
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給人民群眾人身、財產造成損失。如何更好應對巨災風險,增強城市韌性,成為保險業重要課題。
王忠曜介紹,中再產險積極發展巨災保險,在多個省份率先開展巨災保險試點業務,年均承擔國內地震風險總累計責任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洪水台風總累計責任超過9萬億元人民幣。此外,自2018年以來,中再產險先后發布中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震、台風、洪澇巨災模型,為保險再保險業深度融入社會巨災風險管理體系提供重要抓手。
“去年,‘蘇拉’‘海葵’等台風對我國部分地區造成影響,中再產險迅速賠付相關地方政府超過2億元,支持災害救助,保障了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及災后恢復重建。”王忠曜說。
“有序推廣綜合性巨災保險試點,逐步擴大地方綜合性巨災保險試點范圍。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適合我國國情的巨災風險模型,為防災減災救災提供技術支持,提升災害管理水平。”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有關負責人說。
迎來新發展空間,不斷推動服務“延鏈”
專家認為,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深入推進,保險業也將迎來新發展空間、增強新發展動能。保險行業應錨定重點服務領域、加強科技研發應用,不斷提升保險業服務高質量發展質效。
深化保險“延鏈”,不斷拓展服務內容。
風險減量服務是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手段,對於提高社會抗風險能力、降低社會風險成本具有積極作用。去年,原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財產保險業積極開展風險減量服務的意見》,引導行業更好滿足社會公眾風險減量服務需求,著力減少風險隱患、降低重大風險損害。
“實現大災之后無大損,是我們希望通過風險減量服務解決的重要課題,也是社會非常關注的重要話題。中國人保將持續創新‘保險+風險減量服務+科技’商業模式,更好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張寶輝說。
“中再產險將加大對大國重器的保障,提升對重點工程、重點科研成果、重點科技突破等領域支持力度,加速推進‘保險+風險管理+服務’的網絡安全保險模式推廣落地。”王忠曜說。
“在養老金融方面,我們將不斷深化保險產品與服務的融合,深度參與和整合養老產業鏈,通過大病保險、普惠保險、長期護理保險,以及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等改革創新,深入推動醫療、康復、護理、養老等服務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打造‘產品—服務—支付’閉環,提供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慢病管理、康復護理等健康管理配套服務,切實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況、提升生活質量。”趙國棟說。
專家表示,隨著我國持續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未來,中國保險業在跨境保險需求、境內外保險市場聯動等方面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保險機構應持續加強行業跨境協同,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中國信保持續加大對新能源等綠色產業以及養老、醫療、健康等相關領域‘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強化對具有高技術、高附加值特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項目的資源傾斜,優先支持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同時發揮保險業長期資金優勢,積極參與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楊明剛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22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