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目標同向 措施一體 優勢互補 互利共贏

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成果豐碩(大數據觀察)

本報記者 王昊男
2024年02月23日06: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據來源: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
  制圖:汪哲平

  核心閱讀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

  10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豐碩成果,交通、生態、產業、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持續突破,形成了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10周年。2月22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成效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10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豐碩成果。”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伯正介紹,京津冀三地一張藍圖繪到底,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兩翼”聯動發展,唱好京津“雙城記”,深化津冀合作,交通、生態、產業、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持續突破,形成了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

  牢牢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一核”“兩翼”展現新形象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10年來,北京“一核”“兩翼”建設不輟,展現新形象。

  首都發展深刻轉型。10年來,北京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超3000家,疏解升級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利用拆違騰退空間實施綠化超9200公頃,城鄉建設用地減量130平方公裡。

  “騰籠換鳥,讓高精尖產業發展獲得更多空間。”劉伯正說。據介紹,北京科技、商務、文化、信息等高精尖產業新設經營主體佔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核心區功能重組穩步推進,落實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人口、建筑、商業、旅游密度逐步下降。

  北京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拉開。一年一個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城市副中心建設保持千億級投資強度,城市綠心公園開園迎客,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聯袂亮相,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六環路入地改造全面提速,行政辦公區一二期建成投用,北京市級機關兩批集中搬遷工作順利收官……“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機勃發,成為千年古都又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劉伯正說。

  雄安新區拔節生長。目前,雄安新區“1+4+26”規劃體系和“1+N”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完成投資6500多億元,40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京雄城際和雄安站建成投運,“四縱三橫”高速公路和對外骨干路網全面建成。環起步區生態防洪堤初步具備200年一遇防洪能力,白洋澱進入全國水質優良湖泊行列。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開學開診,40余所學校、5所醫療衛生機構與雄安新區對接合作。

  在承接非首都功能方面,中國星網等4家央企總部項目加快建設,北京交通大學等4所高校雄安校區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院區開工建設,央企在雄安設立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200多家。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揭牌運營,來自北京的30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在雄安注冊。

  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持續發力,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面

  京津冀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10年來,三地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台階,達10.4萬億元,是2013年的1.9倍。

  協同創新持續發力。數據顯示:2022年三地研發投入強度為4.28%,比2013年提高0.85個百分點,持續高於全國。2022年區域勞動生產率達到18.5萬元/人,較2013年基本實現翻倍。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張志鬆介紹,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由2013年的71.2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748.7億元,年均增長率26.5%﹔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超1萬家,北京企業對津冀兩地企業投資4.9萬次,投資總額2.3萬億元。“北京研發、津冀制造”模式正加速形成。

  產業協作成果豐碩。據介紹,三地確定“六鏈五群”產業協同新格局,繪制了生物醫藥等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累計注冊企業近萬家,近200家優質外資企業注冊落地,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成為全國首個跨省市綜合保稅區。

  2023年,首屆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舉辦,簽約項目152個,投資額達1229億元。據介紹,10年來,河北承接京津轉入基本單位4.3萬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兩個產業集群獲批國家級重點產業集群,產值規模佔全國20%以上。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00多家,佔全國12%。

  京津冀聯合辦副主任周浩介紹,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三地下大氣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釋放經營主體新動能。三地制定了京津冀營商環境“1+5”合作框架協議,第一批165項資質資格互認,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通辦聯動機制建立,203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同事同標”。

  交通一體、藍天同護、服務共享,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

  協同發展,交通先行。10年來,三地攜手打通堵點、接通斷點,加快構建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絡。

  大興國際機場“鳳凰展翅”,北京“雙樞紐”機場國際競爭能力顯著提升,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津冀港口群加速崛起,貨物吞吐量超19億噸。

  “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張高鐵、京沈高鐵、京唐城際、津興城際等開通運營,京津冀鐵路營業裡程超1.1萬公裡,較2013年增長超三成。京昆、京台、京秦、京雄等9條高速公路通車,京津冀高速公路裡程近1.1萬公裡,較2013年增長超四成。“京津雄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副主任劉道剛說。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地加強聯防聯控聯治,區域環境質量取得明顯改善。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吳躍介紹,2023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32、41、38.6微克/立方米,較2014年分別下降62.7%、50.6%、57.6%﹔地表水國考斷面全面消除劣Ⅴ類,永定河等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現“流動的河”並貫通入海。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終要體現到增進人民福祉、促進共同富裕上。10年間,三地城鎮新增就業累計1595.6萬人。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2013年相比,年均分別增長7.2%、6.9%和8%,三地城鄉居民收入比值較2013年分別縮小0.23、0.09和0.31。

  京津20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與河北開展辦學合作,三地成立15個特色職教集團(聯盟)、24個高校聯盟。93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區域內異地就醫實現“同城化”。5000余名京津老人入住環京津周邊養老機構。

  “推進40個京津冀醫聯體建設,京津醫療機構與河北省所有設區市通過合作建院、整體托管、專科共建等形式,實現了京津冀醫聯體全覆蓋。”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鄧全軍介紹,10年來,京津輸出醫療專家3043人,開展新技術、新項目532項,帶動河北省疑難危重症救治水平全面提升。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3日 07 版)

(責編:白宇、衛嘉)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