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盛
2024年03月09日14:05 來源:人民網
“加強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構建協同創新轉化機制,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效率”“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科技創新仍是代表委員與各界人士普遍關注的話題。
政府工作報告將“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等列入今年的工作任務。
多位行業人士表示,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和深度變革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成為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重要引擎。“政產學研用”各界需協同施策,發力技術攻關、破解成果轉化難題,營造科技創新的生態氛圍,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技術攻關唱“主角”
錨定基礎研究夯根底
神舟十七號飛船成功發射、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成功著陸、四足仿生機器人Cyberdog2具備語音識別和語音交互功能、實現自主導航和避障……過去一年,一系列關鍵技術和核心算法的研發及攻關,帶來了眾多備受關注的研究成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強化基礎研究系統布局,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基地、優勢團隊和重點方向,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瞄准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集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社會創新資源,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加強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集中採訪活動上表示,央企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力爭取得更多標志性成果。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的力度,特別是帶有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的投入。要堅持開放創新,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民營企業等創新主體的協同,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強化基礎研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實現產業鏈穩定與安全的重要途徑。全國人大代表、伊利集團全球創新中心科學研究總監王彩雲建議,加強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做優奶業精深加工項目,更好滿足國民營養健康需求。以奶業產業為例,她建議,開發新型奶牛營養調控技術,在規模化牧場中應用示范,促進產業化發展。
發力技術攻關,需要不斷培育鞏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建議,促進先進智能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創新,加速工業大模型部署﹔完善標准體系建設,探索智能制造“中國范式”﹔支持龍頭企業承接智能制造重大專項,攻關關鍵技術裝備。
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總裁李燕也建議,在全國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國家平台上給予進一步的申報幫扶,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在科技項目立項、評審過程中提升企業專家比例,提升產業化應用科技創新項目比例,探索建立重點科技型企業成果和科研項目直報渠道,給具有創新實力和能力的企業進一步的支持。
成果轉化當“頭雁”
賦能千行百業提質升級
通過推出“日日新SenseNova 4.0”大模型體系,商湯科技在知識覆蓋、推理能力、長文本理解力及代碼生成能力等方面優化升級﹔基於產品研發和硬件創新場景,嘉立創CAM軟件實現了個性化訂單的規模化生產﹔基於涼茶濃縮汁工藝技術的創新研發,加多寶實現本草植物原料處理的工業化、標准化……關鍵技術創新,正加速落地產業一線。
“新技術可以低成本被規模化使用,賦能千行百業提質升級,讓使用者專注業務創新帶來的價值提升。”亞馬遜全球副總裁儲瑞鬆表示,特別是當下的人工智能技術,其落地應用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在他看來,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目前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提高業務運營效率和內部員工生產力﹔二是打造創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深化科技評價、科技獎勵、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挂帥”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舉措。
如何推動制度優化、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李燕建議,搭建起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成果轉化“橋梁”,構建“政府搭台、企業家出題、科學家答題”協同創新轉化機制。通過政府引導上游開展基礎研究,明確下游承接轉化的責任、目標、驗收標准以及產生效益對上游研究的補償機制。建立基於專項目標達成的退出和納入機制,有效疏通從創新源頭到產業轉化間的堵點。
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最終要在產業一線的創新方案中落地。倍杰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權秋紅表示,科技成果從“實驗室”邁向“應用場”,關鍵要構建產業化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堅持為技術找場景、為場景找市場的思路,為新技術、新成果提供市場化應用方案。
集成資源建生態
搭起科技創新“支撐柱”
有業內人士表示,持續提升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實現科技創新的突破,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持續性的工程,要依靠集成各項政策、市場資源、金融資本、人才培養等資源,形成全面創新生態,建立起科技自立自強的“支撐柱”。
科技創新,特別是產業領域的基礎技術研究往往具有周期長、成本高等特點,如何綜合施策、協同發力,夯實科技創新的各項支撐?
圍繞科技創新的資金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白濤表示,要發揮保銀協同優勢,為科技企業從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到成熟期差異化的金融需求,匹配“投資+信貸+結算”等定制化的綜合金融服務,精准服務科技企業集中的重點區域。
圍繞培育科技創新的人才鏈,雷軍認為,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將成為我國產業持續升級的重要因素。他建議,從義務教育階段普及人工智能素養教育,大力推進高校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建設,鼓勵大型科技企業和社會教培機構開展人工智能應用型人才培訓。
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的系統性儲備與發力,也要與各行業應用需求有效結合。以電池領域為例,全國政協委員、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梁穎宇建議,通過投資拉動零碳電池等產業應用端的科技創新。設立零碳電池產業創新基金,對新一代低碳電池設計、生產及回收技術、安全存儲技術等創新主體進行投資,鼓勵技術創新。
多位人士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將科技創新和科教興國戰略列入對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中,產業界要集成社會資源,協同夯實科技創新的各類基礎設施,深扎技術研究,高效實現創新成果轉化,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往期報道
之一:積極進取、奮發有為 5%左右經濟增長目標兼顧需要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