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海河流域水利工程加快重建

2024年04月18日08:42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海河流域水利工程加快重建

當前,我國已全面進入汛期。據預測,今年汛期我國暴雨洪水等極端突發事件趨多趨廣趨頻趨強,海河流域東部南部降水偏多,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去年7月,我國海河流域發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水利部等有關部門全力推進以京津冀等北方地區為重點的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整體提升流域防洪能力。當前,海河流域水利工程的恢復重建進度如何?記者來到施工現場一探究竟。

提升防洪減災能力

走進北京市房山區漫水河水文站恢復重建項目的施工現場,記者看到水文站房的建筑主體已基本完成。水文站具有監測功能,發揮著水旱災害防御的“耳目”“尖兵”作用。作為大清河水系大石河上的控制站,漫水河水文站承擔著監測653平方公裡流域的任務。

“站房的一層全都被淹了。”漫水河水文站站長趙皆兵回憶起去年發生的特大洪水時說,當時洪水來得太快,造成該站的測驗斷面、水文站房以及測驗設施設備全部損毀。為了盡快恢復水文站的測驗功能和防洪能力,項目重建工作在去年10月底開工。根據“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洪痕高程,本次重建抬高了水文站房、水位觀測房、纜道房的高程。“預計今年6月1日前,工作人員就可以搬進新站房辦公了。”趙皆兵表示。

洪水防御既要預報得准,還要攔蓄得住。在去年的特大洪水中,當永定河洪水行進至平原區間時,北京市水務局果斷啟動大寧、稻田、馬廠三座水庫,攔蓄洪水7500萬立方米,大幅降低了洪峰流量,為下游防洪抗洪贏得了時間空間。但與此同時,大寧調蓄水庫也遭受了嚴重沖擊,洪水造成的落差使庫尾的防滲牆、庫底等水工建筑物受到嚴重沖刷。位於庫尾的小清河和小啞叭河橡膠壩、庫尾部分護砌及原狀庫底、中堤二層防護平台、西堤護坡等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水沖擊。

大寧調蓄水庫水毀修復工程主要針對在“23·7”流域特大洪水中受損的大寧水庫庫尾段,設計防洪標准為百年一遇,包括建設庫尾砼消力池1座,消力池下游設30米鉛絲石籠海漫,修復庫尾左、右岸受損的堤防及護坡。

去年冬天,北京迎來了嚴寒天氣。北京市南水北調大寧管理處通過搭設保溫棚及熱風機保溫等措施,及時解決了低溫天氣混凝土保溫問題。為了能在今年主汛期前按時完工,管理部門通過組織“倒排工期”“大會戰”“大檢查”“請專家”等措施,在保障施工安全、質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施工工期。4月7日,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實體工程全部完工。

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后續養護及施工現場清理、驗收等工作。北京市南水北調大寧管理處副主任趙明雷表示,修復工程的實體完工標志著大寧水庫在2024年主汛期前具備行洪條件,將為滯洪水庫在汛期發揮作用奠定堅實基礎。

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天津市武清區是天津市農業生產大區,糧食、蔬菜產量佔全市的三分之一,被譽為“津沽糧倉”。去年8月初,天津市多地出現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作為永定河上游洪水進入天津的第一站,武清區受災嚴重。去年的災后數據顯示,武清區農作物受災面積達22.26萬畝,其中糧食作物20.07萬畝、經濟作物2.19萬畝。

來到武清區南蔡村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的施工現場,記者看到20余位工人正在對渠道進行襯砌作業。武清區水務局副局長李軍表示,目前項目已完成渠道清淤、新建灌溉泵點,維修拆建農用橋等工程主體,正在進行渠道防護施工。項目負責人張喆介紹,防護施工完成后將顯著減少滲漏損失,提升水渠的輸水效率。據了解,該項目包括南蔡村灌區骨干輸配水渠道清淤2.36千米、防護2.54千米﹔新建灌溉泵站74座﹔維修拆建渠系建筑物56座,用於改善群眾出行條件,提升灌溉水平。新建灌溉、排水管道31.18千米,用於提高村庄排水防澇能力。

良王庄泵站是天津市靜海區運東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自1958年建成后在農田排澇、灌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運東排干排水區內有農田5.5萬畝,主要分布在良王庄鄉、楊成庄鄉等地區,以種植棉花、無公害蔬菜為主。

走進靜海區良王庄泵站改擴建工程內部,10余台挖掘機、混凝土罐車、打樁機正在同時作業。去年的特大洪水暴露了良王庄泵站設備老化嚴重的問題。由於運東排干兩岸地勢低窪,當區域普降大雨、獨流減河水位上漲時,良王庄泵站裝機容量不足致使低窪地澇水排除困難。靜海區良王庄泵站改擴建工程項目的目標是將排澇范圍內9.6萬畝土地提升到城區20年一遇、農田10年一遇的排澇標准,同時滿足運東排干生態補水需求。

“項目工期非常緊張,從拆除到泵站投入使用僅有1年的時間,目前的首要任務是搶在主汛期前完成全部水下結構的施工。”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項目常務副經理孫萬盛表示,面對繁重的施工任務,施工人員輪班作業,10余天就完成了對原有泵站的拆除任務。目前,西進水閘圍堰、出水閘圍堰、運東排干圍堰已完成搭設,正在進行基坑施工作業。改擴建后的泵站排澇流量比原先提升1倍多,將進一步為該區域的防洪排澇和農業生產安全提供保障。

管好用好建設資金

2023年,中央財政增發1萬億元國債,專門支持以京津冀為重點的華北地區災后恢復重建,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其中一半以上用於防洪排澇等相關水利設施建設。

通過與流域有關地方建立溝通聯系工作機制,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積極推動流域內國債項目順利實施。“目前總體進展順利,超過半數項目已經開工建設。”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高建文表示。

海河流域共有28處蓄滯洪區,在去年防御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8處蓄滯洪區先后啟用,共蓄洪滯洪25.3億立方米,對減輕中下游沿線防洪壓力起到關鍵作用。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司長姚文廣表示,在蓄滯洪區運用中,也暴露了堤防標准低、進洪退洪控制性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需要加快工程設施建設。

災后,海河流域內各省份加快推進蓄滯洪區建設,流域內增發國債支持的蓄滯洪區項目共計27項,總投資614億元,其中國債資金396億元,主要涉及京津冀三省份,涵蓋東澱、獻縣泛區等蓄滯洪區,預計6月底前開工。

北京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三批國債項目清單共支持水務領域災后項目142個,總投資880.2億元,其中國債資金488.1億元,目前已全部下達。其中已開工項目105個,投資約550億元。該負責人表示,目前54個水務災后恢復重建項目中已完工8項,將在今年6月前完成全部建設。

據天津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天津市組織推動共計42項災后恢復重建項目,涉及防洪排澇、城市排水、灌區改造等領域,計劃投資227億元,其中國債資金151.45億元,重點實施州河、泃河、還鄉新河等中小河流治理,薊運河等行洪河道達標建設,東澱、文安窪、賈口窪、黃庄窪、青甸窪等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城市內澇治理,灌區續建及配套改造以及防洪信息系統提升等工程,全面提升防汛減災能力。截至目前,半數以上的項目已經開工,預計4月底前,42項工程將全部開工建設。

“為規范資金使用,天津市水務部門與財政部天津監管局、市財政局合力監管。”天津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實施跟蹤審計和專項審計,管好用好建設資金。(記者潘卓然)

(責編:方經綸、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