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而上 我國新型儲能發展按下“加速鍵”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促進新型儲能並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規范新型儲能並網接入管理,優化調度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新型儲能作用,支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多位專家表示,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重要的技術和基礎裝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要推進新型儲能技術多元發展,從試點示范走向規模化商用,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全面提速。
科技創新助力技術突破
促進能源利用降本增效
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作為連接能源生產和消費的關鍵環節,儲能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相關專家指出,通過創新儲能技術,可以更好地解決新能源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問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創新是發展的底色,科技創新為新型儲能降本增效提供動力。近日,湖北應城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首次並網一次成功,成為世界首台(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該項目創新採用“壓氣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在有效提升區域電網的調峰能力的同時,促進電網消納更多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泓表示,新型儲能技術還將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深度融合,實現更高效、更智能的能源儲存和利用。
數字化技術賦能新型儲能發展,為新型儲能插上“智慧翅膀”。成都“光儲充放”智慧微網項目現場科技感十足,光伏雨棚挺拔舒展,一排排新能源汽車正在有序充電。科技感外表下,硬核技術凸顯“智慧”內核,“光儲充放”整套系統集碲化鎘光伏、梯次儲能、電動汽車充放電於一體,實現充電網、微電網、儲能網一體化互聯互通。
在河北唐山,我國首個電動重卡型虛擬電廠化身電力調度的智能管家,整合電網中散落的分布式光伏、充電樁、儲能等電力負荷,聚合了11座重卡充換電站電池儲能資源,依托數字化手段,通過智能化算法精准調控,靈活調度電力,降低電網峰谷差,促進電力供需平衡和新能源消納。目前,唐山電動重卡型虛擬電廠最大調節能力已達2.23萬千瓦。
近期,重慶、廣東、福建、山東等地紛紛出台了虛擬電廠有關方案或實施細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昆表示,作為能源智能化的新業態和新模式,虛擬電廠應用前景廣泛。在電網結構向清潔低碳轉型的背景下,發展虛擬電廠對促進電網供需平衡、實現分布式能源低成本並網、充分消納清潔能源發電量、推動綠色能源轉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型儲能拓展應用場景
支撐電力系統降碳保供
伴隨著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其間歇性、波動性對電網安全的影響越來越凸顯。同時,氣候變化因素和極端天氣對電力系統的規劃生產運行影響加劇,電力保供和系統平衡的問題將更加突出。建設好新型儲能系統以保証能源安全和能源系統穩定運行的需求愈發迫切。
《通知》指出,要准確把握新型儲能功能定位,結合新型儲能功能定位和市場化要求,進一步規范新型儲能並網管理,持續完善新型儲能調度機制,有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近年來,我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迅猛。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經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6687萬千瓦時,相當於1.4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可以滿足2000萬戶居民的用電需求,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2023年新增裝機規模約2260萬千瓦/4870萬千瓦時,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
相較於傳統儲能,新型儲能優勢明顯。寧夏寧東能源基地成功加裝電網“多功能充電寶”,正式“上線”全省首個構網型儲能電站。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構網型儲能電站突破了傳統跟網型儲能電站對電網提供的穩定電壓和頻率的依賴,不僅能高效充放電進行靈活削峰填谷,還能提供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短路容量、轉動慣量等核心功能要素,發揮電網“主動型調節器”作用。
調峰調頻、電網擴容、臨時應急、新能源消納……新型儲能運用場景多元,多位專家表示,要堅守安全底線,發揮好新型儲能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關鍵作用。
多元主體推動市場建設
強化並網調度協調保障
陝西省印發《陝西省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5年)》,提出到2025年,力爭並網新型儲能總規模達到2GW以上﹔青海開啟新能源一站式並網服務新模式,省內新受理新能源並網項目100%線上辦理,實現辦理業務“一次都不跑”,提升客戶體驗﹔山東省印發《支持新型儲能健康有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鼓勵新能源場站與配建儲能全電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以市場化方式倒逼新能源企業提高配建儲能利用率,促進新能源與配建儲能聯合主體健康發展……
各地加速布局新型儲能產業,在提升新型儲能並網服務的同時,以市場化方式促進新型儲能調用。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穩步推進,儲能應用市場必將持續擴大,各地區需要探索共享儲能、雲儲能、儲能聚合等新型商業模式以適應發展。
共享儲能打破了儲能站與發電站“一對一”的傳統對應關系,轉向“一對多”關系,可以滿足新能源並網所必須的配儲要求。這一模式近年來在新型儲能市場中地位不斷上升,並網規模持續擴大。
江蘇首個共享式儲能站累計向電網輸送電力6000多萬度﹔華南區域最大的雷州集中式共享儲能電站一期項目投產送電﹔寧夏涇源縣共享儲能項目開工,總投資4.6億﹔雲南首個獨立共享儲能示范項目開建……截至目前,山東、湖南、青海、遼寧、安徽、河南、浙江、山西、雲南、甘肅、河北、新疆等超過15個省區都已經出台了共享儲能相關的政策。
多位專家表示,發展共享儲能的關鍵在於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和交易模式,讓受益主體合理分配儲能成本,投資主體獲得合理回報,這需要新能源電廠、電網和儲能投資主體之間加強協調。
中國化學與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建議,以保供應、保安全、保消納為原則,在多元化市場機制建設引導下調用共享儲能,最大化提高共享儲能充放電次數,確保共享儲能“能調則調,多調多用”。(劉子璇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