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穩固煤炭“壓艙石” 筑牢能源安全新屏障

王紹紹
2024年04月20日08:5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在能源保供中發揮“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於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指出深化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產能管理機制,完善產能儲備政策,更好發揮煤炭在能源供應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近年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能源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多位專家表示,安全保供是當前我國能源領域的重中之重,要立足我國資源稟賦,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提升煤炭供給彈性和韌性。

科技賦能 打造低碳轉型“加速器”

“通過供給側改革,煤炭行業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張宏表示,過去我國煤炭生產以中小煤礦為主,現在則通過改革淘汰了一大批落后產能。比如,原本1萬多處煤礦年生產30多億噸煤炭,現在僅4000多個煤礦就能生產40多億噸煤炭,煤炭產業提質增效,助力高質量發展。

透過數據看成效,煤礦產業轉型升級成效卓著。截至2023年底,全國煤礦數量減少至4300處左右。其中,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煤礦產量佔全國煤礦總量85%以上,建成年產千萬噸級煤礦81處。“十四五”期間,煤礦智能化採掘工作面由400多個增加到1600個左右。

“技術發展在煤礦智能化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在相關技術研發、示范項目建設漸趨成熟之際,政策端的推動對煤礦智能化、數字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西安工程大學產業發展和投資研究中心主任王鐵山表示。

內蒙古錫林浩特市某露天礦生產現場,7輛220噸級無人駕駛卡車24小時不間斷運行,安全平穩地進行著剝離運輸作業﹔調度指揮中心內,巨大的電子屏實時顯示著採煤場景,井下的安全生產狀況和設備的運行狀態一覽無余,“井下操作”變為“地面遠控”,高危環境逐步向本質安全轉變,“減人、增安、提效”成果日益顯現。

山西省某現代化礦井內,煤塵與煙塵實現全過程防控與全面達標,從井下生產到地面洗選,煤炭生產全過程實施封閉控制,實現“採煤不見煤”﹔裝車外運環節噴洒自主研發的封塵固化劑,實現“外運不洒煤”……插上智能化的翅膀,傳統煤礦轉型“生態礦區、綠色礦井、清潔煤炭”的願景成為現實。

本次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的實施重點是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以及安全保障程度高的井工煤礦。業內專家表示,要准確把握現代化煤礦的發展態勢,推動煤礦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智慧綠色礦山,發揮煤炭在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給中的重要作用,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扎實保供 筑牢煤炭供應“壓艙石”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原煤產量47.1億噸,同比增長3.4%﹔全國煤炭進口量4.74億噸,同比增長61.8%,煤炭產量和進口量兩大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全國煤炭供應總量再創新高,能源安全保障的基礎更加堅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郭中華表示,要做好煤炭增產保供工作,以煤炭的“穩”和“增”為全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做出重要貢獻。

推進產能儲備煤礦建設將進一步促進能源保供,實現煤礦“向上彈性生產”。《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到2027年,初步建立煤炭產能儲備制度,有序核准建設一批產能儲備煤礦項目,形成一定規模的可調度產能儲備﹔到2030年,產能儲備制度更加健全,產能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力爭形成3億噸/年左右的可調度產能儲備,全國煤炭供應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供給彈性和韌性持續提升。

“山西、蒙西、蒙東、陝北和新疆五大煤炭供應保障基地建設加快推進,煤炭與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協同發展持續深化,煤礦先進產能加快釋放,煤炭輸送通道體系日益完備,全國煤炭資源配置能力顯著增強。”郭中華表示。

能源保供,民生先行。新疆是我國五大煤炭供應保障基地,煤炭資源總量約2.19萬億噸,佔全國煤炭資源總量的40.6%。2023年,新疆原煤產量達到4.59億噸,較2021年增長了1.38億噸,做到“產得出”﹔當地創新出“公鐵聯運”“鐵鐵聯運”“公鐵水聯運”“鐵水聯運”“鐵海聯運”等多種運輸方式,在充分用好蘭新鐵路基礎上,挖掘臨河至哈密鐵路、格爾木至庫爾勒鐵路通道能力,賦能“調得快”﹔“疆煤外運”覆蓋全國20個省區市,突破1億噸,增長26.7%,保障疆外電廠、鋼廠、水泥廠等企業用煤需求,助力“用得上”。

今年年初,面對全國多地大范圍持續性雨雪冰凍天氣,新疆電煤在能源保供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做好生產、外運一系列工作,保障多地電廠和民生用煤。業內專家表示,產能儲備煤礦將進一步完善“平急轉換”機制,在應急狀態下,快速釋放儲備產能,確保產得出、調得快、用得上。

規范市場 穩定煤炭產業“基本盤”

《實施意見》指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主動適應煤炭供需形勢變化,形成穩定的產能儲備支持政策預期,積極引導具備條件的企業建設煤炭儲備產能。

煤炭市場體系建設是煤炭平穩供應的關鍵。郭中華表示,要健全完善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和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加強煤炭中長期合同履約兌現,規范和完善煤炭價格指數機制,構建依法合規、健康有序的統一大市場。

上行下效、因地制宜,各地依托自身資源稟賦,結合當地特色規范煤炭市場發展。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近日,山西省能源局印發了《山西省煤炭高標准交易市場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將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建設成為全省統一的煤炭交易中心,形成統一開放、層次分明、方式多樣、功能齊全、數據完整的煤炭交易市場﹔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於加強煤炭價格監測和成本調查工作的通知》,價格監測定點單位負責填報,將常規監測和應急監測相結合,由當地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初審,省發展改革委負責審核……

業內專家建議,應加強組織協調,壓實工作責任,強化監督管理,政府為建設煤炭產能儲備制度工作提供保障措施的同時也要配套相關支持政策,通過給予產能置換政策優惠,優化調整煤炭礦區總體規劃及環境評價要求,實施煤炭新增產能指標單列等措施,對產能儲備煤礦進行鼓勵。

“針對當前煤炭市場存在的問題和挑戰,要研究建立煤炭上下游產業合作共贏長效機制。”郭中華表示,要推動煤炭與電力、鋼鐵、建材等下游產業協同發展,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煤電聯營、煤炭與新能源優化組合,維護煤炭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責編:申佳平、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