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盟:“生態飯”帶來“雙提升”
春風拂過嶺上興安,一排排新樹在漫漫黃沙中身姿挺拔,一簇簇綠意在茫茫原野中向前延伸。4月15日,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在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南三蘇木”治理區如火如荼展開,現場人頭攢動,機器轟鳴。
中宣部作為興安盟科右中旗的定點幫扶單位,自2015年8月開展幫扶以來,支持科右中旗持續走好“吃生態飯”的路子,組織協調各方力量參與科右中旗生態建設,全旗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實現“雙提升”,成功創建成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曾經,此地盡為黃沙所覆蓋,草木難覓其跡。如今,這裡綠意盎然,百鳥齊鳴。站在科右中旗高力板鎮賽罕道卜嘎查的“螞蟻森林”項目區內,護林員王全喜的目光在展板上移動,那些記錄著荒漠化、沙丘蔓延、沙塵暴肆虐的照片,與背后頑強生長的沙棘、錦雞兒形成鮮明對比,讓他感慨萬分。
2018年,“螞蟻森林”防沙治沙項目落戶科右中旗,2萬畝檸條、8500畝沙棘在全旗7個蘇木鎮、3個國有林場安了家。經過4年的管護與生長,栽植時隻有40厘米長的檸條,如今已經長到了近2米。每天來巡林的王全喜成了這裡從沙地變綠地的見証者。
綠,一進再進﹔沙,一退再退。在科右中旗高力板鎮呼和索格嘎查,多台挖掘機正在施工挖溝,載滿檸條的拖拉機奏響春的樂章。
“我家就住在附近,現在治沙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各種機械設備不僅節省了人力,還提高了成活率。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共同治理好生態環境。”正在栽植檸條的呼和索格嘎查村民包玉格說,她在這裡長大,深受沙害之苦,如今在家門口務工,不僅能為生活添加一份收入,更能為家鄉的生態建設貢獻力量。
“我們優先選擇項目區附近的農牧民務工,優先採購當地育苗戶的優質苗木,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三效合一。”內蒙古森發林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政泉介紹,該公司負責的項目涵蓋科右中旗12個蘇木鄉鎮,總計31000余畝,分4個項目部、10個施工班組全線推進,力爭到5月末全線竣工。
追青逐綠,層林攬夢。在興安盟科右中旗高力板鎮花道卜和沙木嘎嘎查治理區、巴彥淖爾蘇木貴力斯台嘎查光伏治沙項目區、新佳木蘇木浩力寶嘎查文冠果基地等三個治理現場,“楓榆同舟”同心林、中國公益組織科爾沁沙地治理基地、京蒙協作海澱援建防沙治鹼基地等多個基地相繼建成。
(本報記者 高平 王瀟 本報通訊員 刁博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