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債熱度為何攀升

繼去年發行量創歷史新高后,2024年一季度,熊貓債再次迎來開門紅,在全球債券市場中不斷刷新熱度,多隻債券再創歷史紀錄。截至4月14日,今年以來熊貓債共發行29隻,發行額達66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8.37%。
熊貓債是一種外國債券,是指境外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與同為外國債券的美國“揚基債券”、日本“武士債券”、澳大利亞“袋鼠債券”等相比,熊貓債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的發展速度卻一點都不慢。
有市場分析認為,中國與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周期反向,是近兩年熊貓債發行速度和規模明顯加快的主要原因。自2022年開始,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相繼大幅加息、推動融資成本抬升,而我國國內幾度降息、流動性寬鬆。在政策錯位背景下,國內低成本發債的優勢更具吸引力。
但放寬視野看,熊貓債的提速不能僅歸功於國內外利差刺激。作為中國金融改革和開放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熊貓債迎來重要發展機遇的背后,是人民幣作為“融資貨幣”的功能屬性在持續增強。
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推進下,近年來人民幣在跨境收支、外匯儲備、金融交易、貨幣互換等多個領域的使用率明顯增加,從而提升了境外機構對發債募集人民幣的興趣。尤其是自2023年以來,俄羅斯、印度、法國等國家開始在外貿結算或投融資中轉向使用人民幣,其中阿根廷更是首次使用人民幣償付到期外債。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2月數據顯示,人民幣已連續4個月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躍貨幣的位置。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也進一步加大了熊貓債市場發展潛力。當前,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熊貓債發行主體不斷增加,葡萄牙、意大利、法國等歐元區發行人也持續涌入。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空間的拓展,沿線國家和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對人民幣債券的發行需求也將繼續攀升。
面對不斷增長的人民幣國際融資需求,中國債券市場持續優化開放政策,不斷提升人民幣融資便利化水平。從熊貓債市場發展看,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相繼推出一系列優化舉措,包括放開注冊發行環節主承銷商家數限制、深化境外交易所挂牌試點、優化境外機構債券定價配售機制等。今年年初,交易商協會又修訂公布了關於國際開發機構和外國政府類機構的債券業務指引,再次精簡定向發行相關要求。
緊隨這一新規,新開發銀行發行了目前熊貓債市場上單筆規模最大的5年期債券,德意志銀行集團發行了自2018年以來金融機構所發行的最大規模熊貓債。熊貓債得到越來越多境外發行人的歡迎。德意志銀行中國債務資本市場主管方中睿(Samuel Fischer)表示:“目前,我們看到歐洲和新興市場發行人對人民幣債券的興趣濃厚,正密切關注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機遇。”
今年以來,盡管市場對於美歐降息預期開始發酵,但對我國貨幣政策保持寬鬆的預期同樣較強,人民幣低息融資成本優勢仍有望繼續維持。更重要的是,伴隨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和我國債券市場持續擴大開放,熊貓債仍將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並將進一步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實現雙向促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