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消費增速6個月來首次回升

2024年06月21日09:2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6月21日電 (記者栗翹楚)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211億元,同比增長3.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速度。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速度。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

從往月數據來看,今年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速度實現自去年12月下滑以來的首次回升。

如何看待這一“反彈”?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孫瑾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數據上看,我國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消費市場活力增強,消費市場逐步回暖,政策效應顯現等多方面的利好因素為長期消費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共同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增長背后,消費品以舊換新成為重要推動力之一。

“近期,全國多地密集出台了多個促消費政策,對提振消費信心、拉動產業發展、穩住消費回升態勢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地政府加大了消費券的發放力度,覆蓋餐飲、旅游、文化、體育等多個行業和領域,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提高了消費體驗。”孫瑾說。

國家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升級類商品銷售增勢良好,全國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0.2%、16.6%、12.9%。

據西安市商務局統計,自5月1日本市啟動發放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以來,截至6月9日,家電、家居和電子產品3個領域累計核銷消費補貼2124.6萬元,惠及消費者55924人次,直接帶動消費3.25億元﹔網絡消費補貼在京東平台開設西安市消費品以舊換新專區,發放消費補貼358萬元,直接帶動消費1.03億元。

在一年一度的“618”電商促銷活動中,瞬間激增的網購量成為觀察中國消費的一扇窗口。

孫瑾表示,電子商務、在線支付、數字化營銷等新業態不斷涌現,為消費者提供了更便捷、更多樣的消費選擇,有效激發了他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意願。在數字商務的發展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6%,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3.2個百分點,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拉動超過2個百分點。同時,數字經濟也促進了產業鏈的升級和優化,推動了傳統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數字經濟的持續創新和發展將繼續引領消費市場朝著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文旅消費是擴大內需的有效途徑,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載體。隨著服務新業態不斷助推旅游和娛樂等體驗服務行業復蘇,服務消費市場新動能持續釋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份,我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8.4%,交通出行服務類、旅游咨詢租賃服務類、文體休閑服務類零售額保持較快增長。有關部門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人次和出游總花費同比分別增長7.6%和12.7%,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票房收入增長37.2%。

那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是否會延續?

孫瑾認為,從當前經濟形勢看,國內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消費市場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預計下半年還將持續,消費市場有望進一步復蘇。此外,為延續這一回升趨勢並推動消費市場持續發展,社會各界仍需圍繞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以“國風國潮、老字號品牌煥新、個性化定制化”為載體的產品供給﹔數字賦能與人工智能的發展,創新健康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形式等方面進行持續布局。

近期,世界銀行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至4.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至5%。業內人士表示,國際組織和機構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充分表明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就消費市場來看,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實落細和消費場景的創新拓展,消費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表示,今年以來,我國消費市場總體上持續呈現恢復向好的態勢,這是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體現,同時也是經濟內生動能持續恢復、消費潛力持續釋放的結果。展望下階段,盡管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仍待進一步提升,但促消費政策措施持續發力顯效、新型消費快速成長、市場供給持續優化等因素將會支撐下一階段的消費市場繼續加快恢復。

(責編:方經綸、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