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虞城:鸚鵡養殖“唱”出致富路

在河南省虞城縣李老家鄉潘井村,有一個鸚鵡養殖場。養殖場面積不大,一走進院子,就聽到鸚鵡們嘰嘰喳喳在“歌唱”。
“你看這隻鸚鵡,出生才兩個多月,少於5000塊錢不能賣。”養殖場主人閆春麗指著一隻黃色的鸚鵡介紹說。
閆春麗是潘井村村民。2019年底,在與親戚的交流中,她發現鸚鵡養殖存在著商機。說干就干,她投資2萬元購買了50對小太陽鸚鵡品種在家裡開始養殖。她每天早中晚三頓按時喂養,至2022年底時,已繁殖到300對。
到了2023年,閆春麗發現鸚鵡銷售市場火爆,鸚鵡幼鳥剛一孵化出來,就有人訂購。於是又果斷投資5萬多元引進50對鸚鵡新品種。
閆春麗介紹,這種剛出生的新品種,一天要喂養七八頓。養這些鸚鵡,從早上5點起床,要忙到晚上12點。好在這些新品種幼鳥,孵化出來后,喂養到20天左右,每隻就能賣1500元。汗水沒有白流,閆春麗說,辛苦點也值得。
干一行愛一行,才能把事情做好。在養殖過程中,閆春麗發現購買的鳥食由於營養跟不上,致使種鳥不好好下蛋,就著手研究鳥食配方。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一遍又一遍的實驗后,她研發出用各種雜糧和風干果蔬配制成的鳥食,這種按比例配制的鳥食,營養豐富,鸚鵡食用后,抗病力強,產蛋率高,羽毛色彩靚麗,並且與以前的鳥食價格相比,能便宜近三分之一。閆春麗說,她的鳥食研發出來后,不少養殖戶前來購買,也帶來了一定的收入。
閆春麗介紹,她的鸚鵡養殖場,這兩年每年銷售幼鳥近3000隻,都是客商到場裡來拿,孵化出來不愁銷,年純收入50萬元左右。
在閆春麗的免費技術指導下,有四五戶村民也靠養殖鸚鵡走上致富路。利民鎮南關村村民趙寶娟,在她的指導下養殖鸚鵡300對,去年收入30多萬元。
閆春麗說,她計劃著再上新品種,擴大養殖規模,向高端市場要效益。她也願意幫助更多的鸚鵡養殖戶,一起走上致富路。(王支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