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廣西促進海洋漁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筑牢“藍色糧倉” 助力農民增收

本報記者 龐革平
2024年07月26日06: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夏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遼闊的海面上,深海網箱和蚝排星羅棋布。

  北部灣海域氣候適宜、光照充足,能夠開展水產養殖的時間長。近年來,廣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保障水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推進漁業優質高效發展。在全產業鏈融合發展中,“藍色糧倉”建設取得新進展。2023年,廣西水產品總產量達377萬噸。

  在防城港東灣,記者看到一個個龐大的鏤空水泥模塊整齊地堆放在海岸邊。“這是用於漁業資源生態補償的人工魚礁,我們准備把它們投放到海洋牧場示范區裡。”廣西北部灣港防城港碼頭有限公司項目主管宋振彪說。

  據了解,人工魚礁建設既是保護、增殖海洋漁業資源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修復海洋生態環境的一項基礎工程。人工魚礁投到海裡后,會長滿大型藻類,藻類吸收海水中的氮、磷等,可以淨化海水水質。人工魚礁的表面還能形成極佳的餌料場,成為魚類避敵、棲息和繁育的好地方。

  據悉,廣西累計投入資金2.26億元,建設了4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造及投放人工魚礁6000多個,有效促進海洋生態良好循環發展。

  在廣西沿海,漁業設施養殖較為普及。東興市慶豐設施漁業產業示范區就是一個大型設施養殖體。示范區負責人馮文武介紹,設施養殖是一種集約化、標准化的現代漁業生產方式,通過設施建設提高養殖空間和水資源等利用效率,同時借助現代物聯網技術,進行水溫水質控制、精准投喂等智能化管理。

  推動設施養殖離不開科技支持。廣西深入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五大行動,持續在海洋牧場示范區及周邊海域放流各類海洋水生生物苗種,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設教授工作站,共同構建科學經營的新模式、新技術示范基地。

  “漁業+”融合發展迸發新活力。每逢節假日,防城港市沿海的涂海藝術村、白浪灘、金灘、白沙灣等熱門旅游點都是游人如織,附近村庄的民宿一房難求。

  不隻在防城港,廣西各地積極打造以漁文化為主題的漁旅融合升級版,休閑垂釣、漁事體驗、民宿美食和科普教育等,讓越來越多漁民吃上“旅游飯”。“三江稻田鯉魚”“防城港金鯧魚”等一批“桂字號”品牌,也成為助力漁民增收的新引擎。據統計,2023年,廣西漁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899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潘展東介紹,下一步,廣西將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的優勢,圍繞水產種業培育、海產品精深加工、裝備漁業、休閑漁業等,推動海洋漁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26日 18 版)

(責編:袁勃、趙欣悅)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