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雲南在青山綠水間書寫生態保護答卷

2024年07月26日09:00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新華社昆明7月25日電(記者王長山 丁怡全 趙珮然)近日,雲南盈江縣發現黃連屬植物新種——南高黎貢黃連。科研人員介紹,該新物種僅1個種群,個體數約為100株(叢)。這是雲南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又一成果。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等美譽的雲南,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在青山綠水間書寫生態保護答卷。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去年9月,潛水愛好者在雲南省澄江市撫仙湖潛水基地發現了水生動物桃花水母。“這是繼2004年首次在撫仙湖發現桃花水母后,時隔近20年再次拍到這一珍貴的水生動物。”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副館長張溪琳說,桃花水母被稱為“水質檢測員”,對水質要求非常高。

撫仙湖是我國為數不多的I類水質淡水湖,流域生態環境脆弱。玉溪市加大保護治理力度,實施“退人、退房、退田、退塘”等舉措,給這一湖清水留出更大的生態發展空間。

侯榮坤家世代居住在撫仙湖畔,幾年前,他和村民一起搬離。昔日的建房用地,如今已是綠意盎然的濕地。侯榮坤說:“讓故土的環境更美好,我們的犧牲值的。”

“十三五”以來,雲南聚焦重要湖泊流域,實施撫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等項目。目前,撫仙湖新增水源涵養面積13萬畝,全湖水質總體保持I類,抗浪魚等土著物種數量明顯增長,生態環境承載力得到有效改善。

撫仙湖保護治理是雲南保護青山綠水的縮影。雲南國土面積佔全國4.1%,各大類群生物物種數接近或超過全國同類物種數的一半,許多物種隻分布於雲南。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趙永平介紹,截至2023年底,雲南劃建自然保護地333處,總面積達546.37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4.26%,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區域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與此同時,雲南積極實施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和緊急行動計劃,截至目前調查界定141種植物、50種動物為極小種群物種。有關方面攻克了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就地、近地、遷地保護等關鍵技術,華蓋木、漾濞槭等30余種極小種群植物得到有效保護,脫離滅絕威脅。

“目前,雲南超過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以及絕大多數重要的自然遺跡得到有效保護,增強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對筑牢生態安全屏障起到積極作用。”趙永平說。

壯大綠色能源產業

今年7月,瀾滄江上游托巴水電站2台機組正式投入運行,雲南水電裝機累計達到8270萬千瓦,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逾1.2億千瓦,佔比超90%。

雲南是綠色能源資源大省,綠色能源可開發總量2億千瓦,約佔全國的20%。近年來,全省風電光伏開發全面提速。2023年,雲南完成能源投資超1500億元,同比增長14.7%。能源產業躍升為雲南第一大支柱產業,澎湃的“綠電”正成為雲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最有力支撐。

雲南持續發揮綠色能源優勢,吸引一流的鋁、硅企業等市場主體入滇,帶動延長產業鏈的加工制造、配套原輔料、耗材等向雲南轉移。

隆基股份在麗江等地建設制造基地,並帶動晶澳科技等企業進入,使雲南躋身全球重要的綠色單晶硅光伏材料生產基地之一。

圍繞綠色鋁產業鏈完善物流體系,雲南加強物流基礎設施與綠色鋁產業園區統籌布局、聯動發展。魏橋創業集團、中國鋁業等電解鋁企業也循“綠”而至,相繼進駐。

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的雲南綠色鋁創新產業園廠房裡,電解鋁生產設備有序運轉。“公司用電幾乎都是水電,節約了大量標煤。”魏橋創業集團旗下企業雲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雲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雲南工業“新三樣”——綠色鋁、硅光伏和新能源電池增長勢頭強勁,對規上工業增速貢獻率合計達45%,成為雲南綠色發展的新動能。

“現在,產業向‘綠’向新,已成為雲南發展常態。雲南堅持雙碳引領,培育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低碳綠色發展加快推進,能耗強度持續下降。”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處長何國斌說。

共享綠色發展紅利

幾年前,污水遍地、垃圾亂扔﹔現在,房前屋后干淨整潔……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各村寨實現了“美麗宜居”的蝶變。該縣戌街鄉碗廠村村民劉人才說,這樣的生活環境讓人心情舒暢。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雲南全省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7.8%、97.6%,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0%。

看著霞光斜鋪到水面,聚集在海晏村碼頭的游客紛紛舉起手機拍照。海晏村位於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大漁街道,是滇池東岸保存較完整的古漁村。因位於滇池保護“兩線三區”范圍,這個古漁村被納入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顏值”明顯提升。“海晏村成為網紅打卡點,得益於良好的生態基礎。”大漁街道黨工委書記李鐵說。

目前,海晏村入駐商家96戶,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提升。42歲的村民潘建花和丈夫在家門口務工,每個月夫妻倆有近8000元的收入。潘建花說,借生態好的光,既增加了收入,又保護了滇池。

金沙江畔的華坪縣,曾是全國重點產煤縣之一。因無序開發,生態一度遭到破壞。20世紀90年代起,華坪有序關閉礦井,推廣芒果種植,實現由“黑”向“綠”轉身。目前,全縣種植芒果45.9萬畝,年產量44萬噸,年產值28.6億元。“種芒果后,山綠水清,錢包也鼓了。”曾是煤礦工人的李德福說。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位於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當地走“林茶共生、人地和諧、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讓群眾吃上“生態飯”。“茶葉價格漲了很多,我們收入也增加很多。”村民恩叭說,保護好林子和茶園,生活才能越來越好。

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如今,雲南林草重點產業的產量產值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2023年,全省林草產業總產值達4588.5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雲南充分發揮森林水庫、糧庫、錢庫、碳庫作用,發展林草資源經濟,加快構建現代林草產業體系。”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萬勇說,下一步,將做優做強林下經濟,讓林草產業聯農帶農效益日益凸顯,讓群眾共享綠色發展紅利。

(責編:王震、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