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砷超低積累兩系雜交水稻創制成功
2024年07月30日09:09 |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鎘砷超低積累兩系雜交水稻創制成功
科技日報訊 (記者馬愛平)記者7月26日從中國水稻研究所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培鬆團隊成功創制了籽粒中鎘和砷超低積累的兩系雜交水稻,為鎘砷等重金屬復合污染地區生產重金屬不超標稻米提供了解決方案。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植物生物技術》。
稻米中鎘和砷過量積累將嚴重威脅大米消費人群健康。由於水稻生長環境及土壤中鎘砷的化學特性等因素影響,水稻籽粒中鎘和砷含量通常存在負相關性。研究人員很難篩選到鎘和砷同時低積累的水稻品種。
“目前,關於水稻重金屬低積累的研究通常針對單個基因或單個重金屬元素展開,在生產應用中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創制鎘砷同步低積累的雜交水稻品種,使其能適宜鎘砷等復合污染地區種植並推廣,在保障水稻產量前提下,對提升稻米品質安全和確保大米消費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義。”論文通訊作者胡培鬆說。
研究人員首先在中嘉早17和C兩優17系列雜交稻中,分別研究了相關鎘調控關鍵基因的降鎘能力,獲得了降鎘效應最優且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的低鎘品種株系。同時,利用水稻砷吸收轉運主效基因創制了攜帶不同鎘和砷調控基因的植株。
“利用上述植株進行配組,並對后續雜交稻組合籽粒進行重金屬元素測定。在大田種植環境下,攜帶鎘調控基因的水稻籽粒中,鎘含量分別降低了64.6%—85.2%﹔攜帶砷調控基因的水稻籽粒中,砷含量分別降低了42.3%—48.2%﹔同時攜帶鎘砷調控基因的水稻籽粒中,鎘和砷含量也顯著降低,鎘含量下降了72.9%—78.8%,砷含量下降了42.9%—53.2%。”論文第一作者、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胡時開告訴記者。
最終,結合稻米品質測定和綜合農藝性狀考查,研究人員篩選出鎘、砷同步超低積累且綜合性狀表現優良的雜交稻品系及最優等位基因型組合。
(責編:楊曦、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有效賦能創新發展 更多高價值知識產權在我國涌現
- 上半年,我國授權發明專利55.4萬件,同比增長28.0%﹔ 注冊商標246.3萬件,同比增長22.0%﹔ 認定地理標志產品和核准地理標志集証商標共111件,登記集成電路布圖設計5365件…… 知識產權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知識產權領域的改革發展情況備受關注。 7月29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新時代以來,我國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工作頂層設計,深化知識產權領域各項改革,引領知識產權事業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系列標志性成果,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發展之路,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