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中國丨青山裡飄出茶油香

俗話說
“早晨起來七件事
柴米油鹽醬醋茶”
七件事中的“油”
每天下廚必不可少
而油料作物
卻顯得熟悉又陌生
長在樹上的“油瓶子”
千家萬戶的小事
匯集成國家的大事
在我國
油料作物屬於
重要的經濟作物
2022年
全國油料產量3654.2萬噸
其中花生1832.9萬噸
油菜籽1553.1萬噸
在部分地區
芝麻、胡麻籽、葵花籽
也佔有較高比例
除了草本油料作物
油茶籽等木本油料作物
也是我國食用油供給體系的
重要組成部分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
木本食用油料樹種
與油橄欖、油棕櫚、椰子
並稱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用油茶籽榨出的茶油
被稱為“東方橄欖油”
但相較於橄欖油
茶油的耐熱度、燃點更高
更適宜中國人
煎、炒、烹、炸的烹飪習慣
2022年
全國油茶種植面積7084.5萬畝
油茶籽產量294.6萬噸
茶油產能100.0萬噸
產區主要分布在
湖南、江西、廣西
湖北、廣東、福建
貴州、浙江等省份
《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2023—2025年)明確
到2025年
全國油茶種植面積
要達到9000萬畝以上
茶油產能達到200萬噸
青山環繞的“綠色油庫”
油茶樹適宜生長在
溫暖濕潤的低山丘陵和山區
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的
衢州市常山縣
是“中國油茶之鄉”
享有“浙西綠色油庫”美譽
油茶種植面積和產量
均佔全省首位
常山地處錢塘江源頭區域
空氣、水質優良
森林覆蓋率高達71.2%
是浙江省重要生態屏障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氣候溫潤、雨量充沛
適宜發展油茶種植
常山油茶種植歷史悠久
據《常山縣志》記載
宋末元初時常山已栽種油茶
明代中葉油茶已廣及山區、丘陵
民國時期全縣各鄉均種有油茶
新中國成立后
常山的“油文章”
迎來了新篇章
1958年
全縣油茶面積達到22.89萬畝
油茶籽產量4984噸
1972年
油茶籽產量6198噸
1979年
常山被列為全國油茶基地縣
2023年
常山油茶種植面積29萬畝
油茶籽產量8250噸
茶油除了烹飪
也可用於食品和醫藥行業
還可加工成高級護膚品
茶籽餅粕中的茶皂素
廣泛應用在日用化學、醫藥
生物農藥、建材化工等行業
“一滴油”產業已成為
全縣主要的特色產業之一
十多道工序下的“千年傳承”
成熟的油茶籽
外形跟板栗有點相像
但油茶和板栗
並不是“近親”
油茶與茶同屬
山茶科、山茶屬
板栗則屬殼斗科、栗屬
當一顆油茶樹
約5%的果實開裂
果蒲發紅或發黃
油茶籽殼變黑發亮時
就可以進行採收了
採收的油茶果經晾晒后
果蒲開裂
脫果蒲后的油茶籽
含水量達到8%以下
方能進倉待榨
在長期的油茶生產過程中
常山逐漸形成了一種
山茶油傳統制作工藝——
“木龍榨”榨油工藝
雖然冷榨生產線
早已引入加工企業
但“木龍榨”工藝
仍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延傳至今
採果、堆漚、晒果、脫殼
晒籽、碾粉、過篩、烘炒
蒸粉、包餅、榨油、過濾
……
經過十多道工序
在油匠師傅的千錘百擊
和渾厚整齊的號子聲中
一滴滴色澤金黃
清香四溢的山茶油
從龍榨口慢慢滲出
千年傳承綿延流淌
全國特產“大摸底”
你還有哪些地域好物推薦?
人民網《好品中國》欄目
與你一起發現更多“中國好品”!
來源︱人民網
總策劃︱張玉珂
監制︱李娜 戴謙 劉雲
策劃︱翟巧紅 行家瑋
文案︱陳陸洵 沈嘉寧(實習)
字體︱萬祥生
設計︱行家瑋 趙雯
支持︱常山縣林業水利局 常山縣油茶產業發展中心
數據︱《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23》《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