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韌性強、底氣穩、動力足(國際論道)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 |
圖為近日,大批國產汽車在山東港口煙台港集結等待裝船出口。 |
隨著2024年中國經濟年報出爐,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30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的成績單可圈可點,不僅給世界經濟帶來信心,也向國際社會展現了中國經濟航船無懼風雨、劈波斬浪的實力與活力。
外媒普遍認為,在外部壓力增大、內部困難增多的條件下,中國經濟頂住壓力、克服困難,再上新台階,實現新突破,為世界經濟前行注入確定性力量,為全球發展繁榮提供更多機遇。
“中國經濟具有極強的韌性和適應能力”
202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30萬億元,達1349084億元,同比增長5%﹔經濟總量規模穩居全球第二位,全年經濟增量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體量,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中國經濟的亮眼表現持續引發外媒的關注與討論。
德國《商報》稱,中國政府為過去一年設定的增長目標——“5%左右”已經實現。從行業看,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5.3%,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7%,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9%。特別是對中國經濟戰略至關重要的高科技領域——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和工業機器人產品——都實現了大幅增長。
彭博社援引法國巴黎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榮靜的觀點稱,2024年中國經濟最大的亮點是出口增長強勁。海關總署1月中旬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達到43.8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其中,出口規模達到25.45萬億元,同比增長7.1%,連續第八年保持增長。
德國黑森州歐洲及國際事務司前司長米夏埃爾·博爾希曼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面臨挑戰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已經處於高質量發展階段,還能持續取得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這不僅說明中國經濟具有極強的韌性和適應能力,也反映出內需穩步擴大和產業轉型成果”。
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有力提振了海內外各界信心。
彭博社報道稱,近期,中國多地設定較為樂觀的經濟增長目標,5個重要省份表示2025年的經濟增速將達到或超過5%。其中,北京、上海和廣東宣布了“5%左右”的增長目標,浙江的目標是“5.5%左右”,福建的目標是“5%至5.5%”。
塔斯社報道稱,中國政府正試圖通過向新的增長模式轉型為發展尋找新動力。為此,中國領導人強調要發展新質生產力。與此同時,各級政府也在積極工作,努力提振國內消費。
近期,多家外資機構發布2025年全球投資展望,繼續看好中國市場。巴西《論壇》雜志網站刊文指出,中國市場因穩定性、增長潛力而凸顯出巨大吸引力。大量外國投資繼續進入中國,將進一步增強中國作為全球發展重要引擎的作用。
一系列經濟提振措施有效抵御不利影響
國際社會在點贊中國經濟表現的同時,也關注中國經濟“穩”的支撐和“進”的動力。
彭博社認為,中國經濟的一系列最新數據表明,中國自2024年9月底以來出台的政策措施幫助抵御了房地產低迷和消費增長乏力帶來的不利影響。在中國政府加大了對購買家電、汽車和商用設備的補貼力度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長3.8%,是全年最快的季度增速之一。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指出,2024年,中國有關部門採取了數輪經濟提振措施,例如下調關鍵利率、實施支持股市的措施、為地方制定化債計劃。此外,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明確,今年將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為經濟穩定增長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馬來西亞“一帶一路”委員會秘書長梁志華表示,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背后是貿易結構的優化和高技術產業投資的增長,活躍的線上消費反映出中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這些積極因素將為馬中兩國2025年貿易投資合作創造更多機遇。
近年來,消費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2025年九項重點任務之首,凸顯了內需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指出,目前,中國政策制定者已將擴大國內需求作為2025年的首要任務。中國財政部日前表示,中央財政已預下達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810億元。中國政府還承諾提供更多財政支持,包括提高養老金和醫療保險補貼以提振消費。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引起法新社等外媒的關注。
法新社稱,中國國務院發布的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的新措施,旨在豐富消費業態和場景,著力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新措施鼓勵地方政府推出文化和旅游消費券、消費滿減和積分獎勵兌換等優惠措施以促進消費,並增加對文化和旅游產品的投資。此外,針對不同年齡段,新措施提出優化親子娛樂服務,並通過推出適合老年人的文旅產品,發展銀發經濟。根據中國文化和旅游部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中國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2.73萬億元,同比增長19.0%。這是2024年中國經濟的一個亮點。
中國發展成果關乎全球共同繁榮的願景
外媒普遍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穩步發展對全球發展至關重要,並將繼續對世界的未來發揮巨大作用。
菲律賓《馬尼拉時報》發表題為《為什麼中國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的文章稱,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5%,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發達經濟體因高通脹、地緣局勢緊張導致增長放緩給全球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此外,中國經濟發展聚焦新興技術和綠色轉型,促進了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國際合作。文章認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促進全球貿易和強化供應鏈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工業生產和高技術制造業發展鞏固了全球供應鏈,讓使用中國機械、設備和技術的國家從中受益。中國國內消費態勢向好,特別是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正在上升,給外國企業帶來商機。聚焦創新、可持續發展和國內需求的中國經濟,能夠實現均衡且有韌性的增長,對全球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歐洲《現代外交》雜志網站發表評論文章,在看好2025年中國經濟前景的同時,指出中國發展勢頭將對世界經濟、技術和生態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為全球創造共同發展的機遇。文章稱,2024年中國經濟強勁復蘇,這一增長勢頭不僅鞏固了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穩定器的地位,也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強適應性。對於在投資和貿易領域同中國聯系密切的國家而言,中國的經濟成就意義重大。中國採取了積極有為的政策,致力於有效應對內部經濟結構調整和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造成的雙重挑戰,這樣的做法不僅提振了全球投資者的信心,更在動蕩不安的當下進一步放大了中國為穩定全球經濟發揮的關鍵作用。文章樂觀展望了中國2025年經濟增長與創新發展前景,呼吁國際社會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攜手構建共同未來。
美國《歐亞評論》網站刊發學者伊姆蘭·哈立德的署名文章稱,中國的發展成果不僅是一組數字,更關乎在互聯互通的世界中實現共同繁榮的願景。2024年中國對關鍵貿易伙伴進出口顯著增長,全球貿易大國地位穩固。2024年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6.4%,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50%,凸顯了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伙伴之間日益密切的經濟聯系。此外,即便全球不確定性加劇,中國與歐盟、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經濟往來仍得到加強,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展現出強大韌性,互利超越博弈,講述了一個務實合作的故事。這些數據表明世界與中國相互依存,二者經濟發展軌跡緊密相連,並在每一次合作中不斷加深聯結。展望未來,中國與其合作伙伴們有望攜手推動經濟增長,促進聯系與合作。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熱門排行
![微信掃一掃
提供新聞線索](/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5511458538308755.jpg)
提供新聞線索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