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數據要素為新質生產力注入澎湃動力

郭冀川
2025年03月07日08:44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數據要素為新質生產力注入澎湃動力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擴大5G規模化應用,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優化全國算力資源布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快完善數據基礎制度,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促進平台經濟規范健康發展,更好發揮其在促創新、擴消費、穩就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數字經濟以數據為核心驅動力,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能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孕育出嶄新的經濟增長極。現階段,數據已成為一種舉足輕重的生產要素,其價值日益顯現,為新質生產力注入澎湃動力。

萬物皆數據

“數據如空氣般無所不在、無時不在,萬物皆數據,滲透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秦榮生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數據價值的真諦,在於其被巧妙地運用,越是被頻繁、深入地運用,其價值就愈發顯著。

例如,在企業運營過程中,數據如同“智慧中樞”。從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到營銷推廣、售后服務,數據如同一條無形的線索,貫穿著每一個環節。通過數據分析,企業能夠精准把握市場的脈搏,了解客戶的需求,從而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產品質量,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在人工智能領域,數據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數據的規模和質量直接決定著人工智能的效率和智能程度。通過大量高質量的數據訓練,機器能夠學會識別圖像、理解語言、做出決策等。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與數據要素專業委員會主任、首席數字經濟學家陳曉華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數據的廣泛應用,不僅革新了企業的運營模式,還深刻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企業乃至個人都開始基於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來優化決策過程。

為了充分挖掘數據要素潛力,為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力,秦榮生認為,需要從兩方面著手推進。一方面,要加強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石。這意味著要全面提升數據採集、存儲、處理和分析的能力,打造高速、穩定、安全的數據傳輸網絡,確保數據能夠實時、准確地傳輸到各個應用場景。另一方面,要推動數據要素與產業的深度融合,讓數字技術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要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到傳統產業生產、管理、銷售等各個環節。

“在制造業領域,通過引入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可以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自動化和柔性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秦榮生舉例介紹。

把握數據資產入表機遇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數據蘊含的商業價值和潛力已經被廣泛認可,而如何將無形的數據轉化為企業實實在在的資產,並在財務報表上得以體現,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2023年8月份,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並於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一裡程碑式的舉措,標志著企業數據資源的會計處理正式邁入了規范化、標准化的全新階段。

安永大中華區財務會計咨詢服務主管合伙人劉國華對記者表示,從A股上市公司數據資產入表情況來看,數據資產入表企業從2024年一季度的十余家增至三季度的五十余家,覆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交通和物流行業等行業,入表資產金額也在逐步增長。

劉國華認為,數據資產入表要求企業對數據資產進行詳細梳理和評估,這促使企業深入挖掘數據在各個業務環節中的潛在價值,從單純的數據存儲轉變為有目的的數據應用規劃。

企業數據資產入表帶來的益處是多方面的,其提升了企業的財務透明度和投資者信任度,使投資者能夠更清晰地了解企業的資產狀況和盈利能力,還能為企業帶來實質性好處,如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高整體估值、增強競爭力等。

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孫湛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數據已成為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數據資產入表后,對企業經營產生多維度的深刻影響,數據資產的價值顯性化直接帶來企業資產規模的戰略性擴容,這不僅間接提高企業的信用評級和融資能力,還使企業在資本市場中更具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數據資產入表還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對數據的挖掘、利用和分析能力,驅動企業構建數據治理的閉環體系。孫湛稱,數據資產正重塑企業核心競爭力,數據資產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也成為企業提升整體競爭力、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驅動力。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