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厚植創新沃土 助推民企“群龍共舞”

李林旭
2025年03月10日09:0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厚植創新沃土 助推民企“群龍共舞”

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生根發芽,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中淬煉成長,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高歌猛進,中國民營企業一路走來,愛拼敢干,能闖善為,迸發出澎湃創新動能。

新征程上,如何進一步釋放民營企業創新活力,再攀高峰,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給出了他們的思考和建議。

擁抱科技創新,提升內生發展動力

“我們隻有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才能在全球競爭中佔據主動。”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代表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積極擁抱新技術、創造新模式、打造現代化管理,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

這家從家庭小作坊成長起來的全球化產業集團,不斷發展壯大的內生動力就是依靠科技引領和創新驅動。近3年,傳化集團保持著年均復合增速50%的科技投入和30%的創新投資。

科技創新也一直是徐冠巨代表履職的關鍵詞。今年全國兩會,他建言獻策的議題包括“擁抱科技創新,激發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活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傳統產業升級”等。

大浪淘沙,惟創新者強。

“我們有能力避免發生像‘7·19微軟藍屏’那樣的惡性事故。”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委員告訴記者,這得益於中國自主強大的網絡安全技術以及中國政企單位差異化的網絡安全部署策略。

去年7月19日,一場由國外網絡安全軟件導致的全球多地微軟系統藍屏宕機事件,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失,而中國公司基本沒有受到影響,國產網絡安全軟件功不可沒。

“創新是我們公司的基因。”齊向東認為,奇安信之所以能快速成長為國內網絡安全領域領軍企業,技術創新是決定性因素。截至目前,公司研發投入累計已超百億元。

打通堵點卡點,發揮創新主體作用

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全國工商聯發布的報告顯示,民營企業貢獻了我國50%以上的研發投入和研發人員、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

“創新是民營企業生存發展的必選之路。”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會長王理宗委員去年走訪了近百家高新技術企業,親身感受到民營企業對創新的重視和渴望,也注意到當前民營企業創新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他建議,民營企業應化壓力為動力,充分發揮自身市場嗅覺靈敏、創新動力足、創新意願強的優勢,加大創新投入,瞄准關鍵技術進行突破,整合高校、科研機構、商協會等各種資源,力爭從市場競爭中闖出一條新路。

調研過程中,齊向東發現,有些地方仍存在束縛民營企業創新的堵點卡點,如招投標“玻璃門”、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對此,他建議,要切實把國家關心支持民營企業的相關配套措施落地、落實、落細,靶向施策為市場主體紓難解困,整治“內卷式”競爭,為民營企業創新創造“育沃土”。

匯聚創新資源,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水深則魚躍,城強則賈興。近來,杭州“六小龍”火爆出圈,深圳機器人“八大金剛”炫酷亮相……杭州、深圳等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我管陽光雨露,你管茁壯成長”的“尋龍訣”,持續引發熱議。

“浙商一直有股敢闖、敢干、不服輸的勁頭。”作為浙江民營企業代表,徐冠巨表示,杭州這些創新企業的成功,體現了創新浙江的活力和風採,展現了中國民營企業的硬核競爭力。他建議,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和發展氛圍,推進政策和制度創新,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發展,推動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協同創新。

“民營企業創新活力迸發,離不開良好的創新生態。”王理宗建議,應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確保民營企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培育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和防范風險的創新制度環境。

齊向東建議,應進一步優化創新要素配置,支持民營企業為國家科技攻關“挑大梁”,鼓勵“專精特新”等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完善“揭榜挂帥”“賽馬制”等多元機制,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春來潮涌東風勁,揚帆創新正當時。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浪潮,以創新為槳,民營企業必將乘風破浪,大有可為。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