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大同—懷來—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開工

3月18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大同—懷來—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開工建設,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推動能源轉型提供堅強保障。
據國家電網相關負責人介紹,大同—懷來—天津南工程起於山西省大同市,途經河北省燕山山脈和海河流域,止於天津市濱海新區,新建大同、懷來、承德、天津北四座變電站,擴建天津南變電站,新增變電容量1800萬千伏安,新建雙回線路長度770千米。工程於2024年9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計劃2027年6月建成投運。屆時,華北將新增一條貫通山西、河北能源基地與天津負荷中心的能源“大動脈”,進一步完善華北特高壓主網架結構,滿足山西、河北電力送出和天津電網負荷增長需求,全面提高京津冀電網安全穩定水平和抵御嚴重故障風險能力,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
山西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礦產基地,冀北地區新能源資源豐富。該工程可推動山西、冀北新能源外送消納,促進地區優勢資源開發與轉化,提升華北區域內部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對於促進山西、冀北地區加快開發優質新能源資源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京津冀作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可靠的能源電力保障。預計2030年,僅京津冀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和最大負荷就比2024年分別增長約21%和43%。工程建成后,華北區域特高壓送電能力將提高至2100萬千瓦,有效優化華北負荷中心能源供應格局,提高環首都經濟圈電力供應能力。
大同—懷來—天津南特高壓工程的開工建設,是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積極行動。山西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地處河北北部的冀北清潔能源基地是“十四五”九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工程建成后,可推動山西、河北地區800萬千瓦光伏、風電外送消納,每年可促進新能源電量消納超146億千瓦時,替代燃煤消耗44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81萬噸,有力支撐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支撐“雙碳”目標實現,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擴綠、增長,推動三地共同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中國建設。
工程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深化電網建設“六精四化”常態長效機制,全面應用先進標准化設計、施工成果,以科技創新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工程首次大批量應用最新自主研制的特高壓低噪聲電抗器,首次在特高壓交流工程中全面應用戶內全封閉組合電器,有力帶動電力裝備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鞏固我國特高壓電力裝備技術領先優勢,從而帶動產業鏈轉型升級、驅動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工程動態投資達230億元,直接拉動GDP增長超450億元,涉及設備制造、勘測設計、建筑安裝等單位上百家,提供就業崗位超1.8萬個,對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發揮重要作用,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對於推動共同富裕、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增進人民福祉具有積極作用。
截至2024年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已建成“22交16直”38項特高壓工程,為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國家電網公司將充分發揮集團優勢,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精益管理,全力確保工程優質高效推進,全面加快電網發展和能源轉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