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我國科學家突破下一代鋰電池“返老還童”技術

2025年04月18日17:4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18日電(記者趙竹青)在電動汽車續航焦慮日益凸顯的今天,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動力鋰電池工程實驗室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的“負熱膨脹”特性,開創性地提出讓老化電池“返老還童”的創新方法。成果於北京時間4月16日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

作為當前最具潛力的鋰電池正極材料,富鋰錳基正極材料憑借300毫安時每克的超高放電比容量,可將現有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30%以上,同時兼具顯著成本優勢,被視為突破電動汽車續航瓶頸的“明日之星”。然而,這種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產生的結構無序化問題,導致電池電壓持續衰減的“老化”頑疾,長期制約其產業化進程。

面對這一困局,寧波材料所團隊在實驗中意外發現: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在受熱時竟會“收縮”,呈現出與常規物質“熱脹冷縮”完全相反的“負熱膨脹”特性。令人驚奇的是,通過調節該正極材料的氧活性,可以靈活控制其熱膨脹系數,使其在正、零、負之間切換。

基於這一特性,研究團隊設計出了一種“零熱膨脹”正極材料。這種新型正極材料在溫度變化時幾乎不會發生體積變化,有望解決因溫度波動導致的鋰電池壽命縮短等問題,為下一代高比能鋰電池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研究團隊還發展了一種新方法,可以通過電化學手段讓老化的富鋰錳基電池“返老還童”:通過讓電池在不充滿電(如30%的電量)條件下持續循環數次后,可以使電池的平均放電電壓恢復到接近100%,同時修復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的結構損傷。這一發現為延長富鋰錳基電池的壽命提供了新思路:通過智能調控充電策略,可定期修復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的結構問題,進而顯著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自然》期刊審稿人評價稱:“這些研究成果不僅推動了電池領域的基礎科學進展,其原創性和普適性也為功能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指導原則,具有重要的跨學科意義。”

(責編:趙竹青、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