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開啟數字經濟與生態保護共生新范式

4月18日,中國聯通與天合光能聯合主辦的“三江源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微電網項目全容量並網儀式”在三江源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園四期舉行。
青海省憑借高達93%的綠電佔比及全國領先的低碳電網優勢,成為發展綠色算力的天然沃土。此次並網的微電網項目作為青海省首個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工程,已被納入青海省“算電協同”頂層規劃。
該項目創新採用了“風光儲充+算力中心”協同模式,將光伏、風電、儲能等清潔能源系統與算力基礎設施直接耦合。通過綠電直供智算中心,年均可提供約1000萬千瓦時零碳電力,綠電消納比例達100%,實現算力中心全周期零碳排放。這一模式不僅為青海省“綠電驅動綠算”戰略提供實踐樣本,更為全球智算中心綠色化轉型提供了創新方案。
同時,項目採用了智慧微電網系統,通過縮短電力傳輸距離減少損耗,並依托儲能系統快速響應能力優化電力調度。數據顯示,微電網模式可使電費成本降低約50%,整體運營成本減少15%,同時實現能源效率與經濟效益雙提升。這一成果為高耗能算力基礎設施的低碳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經驗。
在技術創新方面,項目還集成了冷板式液冷、智能母線等尖端節能技術,並探索綠電與算力負荷的動態匹配機制。中國聯通作為國家數字新基建主力軍,聯合天合光能成立“電算融合應用創新中心”,推動新能源技術與數字基建深度耦合。雙方表示,未來將持續擴大在綠電交易、虛擬電廠等領域的合作,構建“源網荷儲數”一體化生態。
中國聯通與天合光能共同打造的三江源綠電智算融合示范微電網項目全容量並網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在全球數字經濟綠色化賽道實現“雙重領跑”:一方面破解了算力產業“高耗能”與“低碳化”的對立困局,証明綠電驅動的高質量算力增長模式切實可行﹔另一方面創建了生態保護區發展高端數字經濟的創新范式,其“綠電就地消納-算力服務全國”的模型,為西藏、新疆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區提供發展模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