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賽道前景可期 三大運營商集體布局

近期,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鬆比賽成功舉行,“天工Ultra”機器人以2小時40分42秒的成績沖線奪得冠軍,其背后的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亦引發全球矚目。
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布局具身智能賽道。據《証券日報》記者了解,三大通信運營商都對具身智能有所布局。
三大運營商集體入場
今年年初,中國移動成立中國移動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對標位於上海的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以及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
據悉,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將積極布局機器人領域,著力推進具身智能在泛家庭場景應用,聚焦核心技術攻堅,構建全棧式機器人能力圖譜。公開信息顯示,該創新中心將以推動中國移動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運營商為目標,利用中國移動在網絡、算力、模型、數據、信息服務方面的資源稟賦,聚焦機器人大腦技術攻關,加速推進具身智能的商業化進展。
中國移動智慧家庭運營中心技術管理經理趙永生告訴《証券日報》記者,截至目前,中國移動已開通基站總數超686萬個,覆蓋超過10億移動業務客戶,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未來,中國移動還將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網絡覆蓋以及遍布全國的渠道和運維團隊,從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邁向全球最大的機器人運營商。
“預計今年6月份或7月份,我們自主研發的家用機器人四足狗會小批量進行運營試銷售﹔同時,我們近期發布的迎賓導覽機器人已經在廣州試點運營。”趙永生對記者透露。
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告訴《証券日報》記者,目前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正在加速智傳網(AI Flow)的布局和研究。智傳網能夠通過家族式同源模型協同將“端—邊—雲—網”高效串聯,例如在制造業等實體經濟領域,安排機器狗負責安全巡檢,機械臂執行高精度的物料傳輸,異構機器人完成復雜裝配等。
中國聯通旗下的物聯網平台聯通格物則打造了泛在連接與多網絡制式智能適配、機器人多協議適配、多模態感知數據融合分析、端雲訓推協同的機器人設備智能升級,以及機器人智能體構建和共性能力開放共享等核心能力體系。
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提升
今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
根據頭豹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186億元。隨著大模型技術突破,具身智能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提升,2027年市場規模預計達到6328億元。
在趙永生看來,具身智能產業已經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一方面,人形機器人可助力解決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續實現突破,多個語言視覺多模態大模型已經具備了較強能力。
“在此背景下,亟須一個能夠與人類物理世界有效交互的載體,承載大模型的能力,目前隻有人形機器人具備這個潛質。”趙永生表示。
《証券日報》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部分具身智能企業仍對人形機器人如何實現商業化感到困惑。對此,一級市場投資人、青年投資家俱樂部副理事長宋曉飛告訴《証券日報》記者,人形機器人正步入應用深水區。隨著硬件成本持續優化與人工智能深度賦能,行業從實驗驗証邁向實用探索。同時,頭部企業的入局將加速技術迭代與場景適配。
浙商証券機械國防首席分析師王華君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本質是技術成熟度、經濟可行性與社會接受度的三重博弈。短期內,人形機器人將聚焦物流分揀、高危救援等場景的垂直技術適配驗証與落地可行性測算﹔中長期則將依托AI算力躍遷與仿生材料革新重構產業鏈路。中國企業有望利用制造業縱深優勢,在核心部件國產化與場景數據積累上構建差異化優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