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江蘇南通啟東長江口(北支)濕地:江海之畔,有一個生物樂園

本報記者 李健 蘇雁
2025年04月22日09:1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江蘇南通啟東長江口(北支)濕地:江海之畔,有一個生物樂園

普通秋沙鴨 賈楠攝/光明圖片

普通秋沙鴨 賈楠攝/光明圖片

鹽地鹼蓬 常銘陽攝/光明圖片

鹽地鹼蓬 常銘陽攝/光明圖片

勺嘴鷸 袁小花攝/光明圖片

勺嘴鷸 袁小花攝/光明圖片

黑臉琵鷺 袁小花攝/光明圖片

黑臉琵鷺 袁小花攝/光明圖片

【多樣的生物 多彩的世界】

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萬道金光穿過厚厚的雲層,海面波光粼粼,江蘇南通啟東長江口(北支)濕地迎來了新的一天。灘涂上,彈涂魚歡快跳躍﹔潮間帶淺水區,成群的鷗鳥正忙著捕食……

“潮水一退,鳥兒們就開飯啦!”啟東生態環境局綜合科科長李鬆竹笑著說,“這裡可是一個生物的樂園。你看,黑腹濱鷸、白腰杓鷸、大杓鷸、蒙古沙鸻……”

啟東長江口(北支)濕地,位於長江、東海、黃海三水交匯處,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的關鍵“驛站”,也是多種水生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經通道。2023年,該濕地被列入國家首批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成為小青腳鷸、勺嘴鷸等瀕危物種的“生命港灣”。

“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有的候鳥都變成留鳥啦!”袁小花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工作之余她用鏡頭記錄下鳥類的千姿百態和三水交匯處的壯美風光。她說:“拍鳥是很治愈的,當置身大自然的鳥浪中時,整個身心都很放鬆。記錄下自然風光和生態變化,讓更多人了解家鄉之美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鳥兒為何偏愛這裡?

“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這片濕地獨特的生態稟賦。”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生態工程師程攻介紹,這裡淡咸水交融,潮汐作用塑造了廣袤的淤泥質灘涂和縱橫交錯的潮溝,為底棲生物和候鳥提供了天然的庇護所與營養源。

2022年,啟東市出台《啟東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生態空間管控,依法禁止或限制開發建設活動,為濕地劃定了生態紅線,為依法管理保護區提供了制度保障。

“近年來,我市持續開展生態功能受損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活動,從而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李鬆竹介紹,通過互花米草治理、生態護岸建設、漁業資源增殖放流、人工魚礁建設等資源恢復措施,濕地的生態屏障越來越牢固了。

“水清灘淨”的實現,離不開多方的協同努力。當地開展了6個入海排污口監測溯源整治,更新了3個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立了江海污水處理廠配套污水收集管網。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守護美麗岸線”系列志願活動中來。“2023年以來,擁有典型江海灘涂濕地生態系統的圓陀角累計開展近岸海域垃圾清理工作30余次,共清理海洋垃圾40余噸,累計清理海岸線超過12公裡。”圓陀角旅游度假區生態辦公室主任徐濤說。

沿江海岸線景觀大道漫步,徐濤介紹起了旁邊的鳥類科普展:“這裡的一圈圍欄是透明玻璃,為了防止鳥兒誤撞,玻璃上張貼了科普知識,也是‘一舉兩得’了。”

除了暖心的舉措,科技力量也為這片濕地的守護注入新動能。2024年5月,啟東長江口(北支)濕地生物多樣性觀測站正式啟用。“站內配備鳥類AI識別系統,綜合運用人工智能物種識別、物聯網、高清遠距探頭等新技術、新設備,可以同步記錄啟東遷徙候鳥的種類、數量等數據,識別准確率超90%。”程攻給出一組最新的數據:生物多樣性固定觀測累計觀測各類生物物種648種,包括維管植物285種、陸生脊椎動物127種、陸生昆虫115種、水生生物121種,其中珍稀瀕危物種25種、國家保護野生動植物20種。

這個美麗海灣,如今已經成為啟東亮麗的生態名片,每年吸引超300萬名游客。

(本報記者 李健 蘇雁)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