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如何讓低空經濟“行穩致遠”

矯 月
2025年04月23日08:43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今日視點:如何讓低空經濟“行穩致遠”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4月22日發文,近年來,低空經濟蓬勃發展,廣東相關企業數量超過1.5萬家,產業規模超過千億元,但同時,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

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在這場萬億元級的產業競速中,一個根本性命題愈發凸顯:當飛行器從專業領域走向大眾生活,如何構建牢不可破的安全護城河,將決定這場產業革命究竟能飛多遠。

現如今,受電池熱失控、環境感知失靈、人為操作失誤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無人機事故頻發,導致多架航班延誤、取消或備降外場,民航出行受到嚴重影響。筆者認為,安全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需要政策法規和標准體系的護航。

其一,加速空域改革,構建低空空域安全網。繼2024年低空經濟快速發展以來,無人機“黑飛”事件頻發,全國范圍內無人機違規飛行案件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當操作者被問及違規原因時,“不知道需要執照”“申請流程太麻煩”成為高頻回復。

在筆者看來,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助力低空經濟發展,相關部門應加快低空空域劃分工作,明確通用航空、無人機等低空飛行活動的空域范圍。同時,需提高空域使用效率,優化低空空域資源配置,進一步完善軍地民協同管理機制,建立常態化的溝通協調平台和信息共享機制。此外,相關部門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低空空域管理法規體系建設,制定針對低空空域的專門法律法規,明確空域使用規則、監管職責和法律責任。

其二,加強技術攻堅,彌補無人機技術缺陷。除了空域安全問題外,無人機墜毀事故也並不少見,技術原因是無人機墜毀的主要原因。此外,一旦遇到嚴重的通信干擾或者中斷情況,無人機可能會在調整飛行姿態的過程中出現問題。

針對短板,未來,無人機技術的發展應聚焦於提升續航能力、擴展信號傳輸距離以及簡化操作流程,通過研發高效電池、優化無線通信技術及引入智能控制系統等舉措,推動無人機技術實現更大的突破與進步。

其三,筑牢風險保障,為低空經濟安上“保險栓”。當前低空經濟面臨的風險呈現“三疊加”特征即技術風險、管理風險、市場風險互相交織。這種風險格局將倒逼保險機制的創新。整體來看,保險在低空經濟中的滲透率仍處於低位。

雖然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國壽財險、中再產險等頭部險企均已宣布入局低空經濟,但是,低空經濟保險發展仍面臨諸多難點,如缺乏足夠的歷史數據支持,導致保險公司在風險評估和精准定價方面缺少依據﹔同時,低空經濟涉及多種飛行器和應用場景,風險概率也難以評估等。針對上述問題,保險公司可進一步推動數據共享與合作,創新保險產品,為行業發展保駕護航。

總而言之,低空經濟不是簡單的技術競賽,而是一場關乎城市治理、國家安全與民生福祉的深刻變革。當政策制定者、企業與公眾共同參與這場變革,低空經濟才能在安全的軌道上釋放萬億元級潛力,成為承載新質生產力的“天空之城”。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