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全面推動礦業綠色轉型

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 (歐陽易佳)“綠色礦山建設是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日前,中國礦業聯合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車長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共生共榮,我國通過理論創新、技術規范升級、裝備革新等組合措施,構建起涵蓋勘探、開採、修復全周期的綠色體系。
車長波認為,現階段,我國礦業已初步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修復”的綠色發展新模式。“我們在理論、規范、標准、技術方法、裝備、設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改進。比如說勘察方面,過去需要大面積深層次‘開膛破肚’式的取樣,現在科技創新后,隻需要在地表處取樣就可達到同樣效果,這樣一來對地表生態環境破壞的程度就降低了很多。”
近年來,中央財政高度重視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以及京津冀、汾渭平原、青藏高原等重點區域開展歷史遺留礦山修復。數據顯示,自2022年起,已支持地方實施49個歷史遺留礦山修復示范工程。
“在綠色技術創新方面,我國礦山裝備領域通過系統性技術革新,已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綠色礦業裝備體系。”車長波說,通過全面淘汰傳統燃油動力機械,實現開採裝備電氣化升級。現階段,不僅小功率設備完成電動化改造,大功率礦用卡車、挖掘機等核心裝備亦全面採用電力驅動,部分礦山實現綠電供應。
車長波認為,裝備制造業的突破為我國礦業國際化發展提供關鍵支撐。而國產裝備憑借“高性價比、低排放、高可靠性”的競爭優勢,正在重塑全球礦業裝備市場格局。
記者了解到,2025(第二十七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將於10月23日至25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辦。本屆大會展覽將規模更大、覆蓋面更廣、專業性更強。通過數字化礦業、礦業高新技術裝備等展覽版塊,突出綠色發展理念,全面呈現礦業高科技創新成果。
據悉,大會設置了豐富多樣的論壇活動,將聚焦綠色礦山建設、礦山生態修復、礦業法律政策、新質生產力與礦產資源新格局等熱點話題展開討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商務部:一季度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活力潛力進一步釋放
- 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孫紅麗)據商務部網站消息,23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談2025年一季度我國消費市場情況時表示,今年以來,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開展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大服務消費,創新消費場景,消費市場實現平穩開局,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活力潛力進一步釋放。 該負責人介紹,一季度,社零總額12.47萬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
- 光伏電纜採購技術規范團體標准發布
- 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孫博洋)記者從中國招標投標協會(以下簡稱中招協)獲悉,在4月18日舉行的“第三屆新能源用電纜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團體標准《發電企業電線電纜採購技術規范 第1部分:光伏發電系統用直流電纜》(以下簡稱《光伏電纜採購技術規范》)發布。 中招協執行副會長、首席專家李小林表示,企業物資採購技術標准的編制實施,能切實破解企業編制採購技術規范重復低效工作,實現採購信息知識經驗共享,並有利於抵制和防范惡性競爭,引導和促進發電企業物資採購提質增效以及標准化建設、集約化管理和數字化轉型,建立並維護開放共享、公平競爭、高誠信度的招標採購市場營商環境。…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