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資管業務韌性強 公募私募“雙輪驅動”成關鍵

在經歷數年轉型陣痛期后,2024年,隨著市場環境的改善以及公募、私募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券商資管業務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一方面,券商資管業務規模止跌回升,合計達到9.7萬億元﹔另一方面,不少券商資管業務收入表現穩健且持續向好,行業“一哥”收入已超百億元。
盡管各家券商資管業務的發展情況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從整體而言,資管業務收入的韌性已愈發凸顯,正成為部分券商保持業績穩定的重要支撐因素。
淨收入整體相對穩健
聚焦券商行業“主力軍”——上市券商的資管業務收入情況,截至4月23日,已有26家上市券商發布了2024年年報。其中,有8家2024年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均在10億元以上,行業龍頭中信証券以105.06億元的淨收入暫列榜首,其后依次為廣發証券、華泰証券、國泰海通,資管業務淨收入分別為68.85億元、41.46億元、38.93億元。
增速方面,上述26家上市券商中,有13家報告期內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7家同比增長幅度超過10%。南京証券以110.94%的同比增幅暫列首位,其后依次為首創証券、國信証券、國聯民生,同比增幅分別為75.48%、65.42%、48.99%。
國金証券非銀首席分析師舒思勤表示,2024年,盡管權益類產品遭遇淨值回撤與管理費調降的雙重擠壓,但依托“固收+”產品規模擴張及指數化工具管理規模提升,券商資管業務收入韌性凸顯。
從受托資管規模來看,數據顯示,在目前已披露相關數據的21家上市券商中,截至2024年末,有14家券商受托資管規模均超過1000億元。其中,中信証券以1.54萬億元的受托資管規模遙遙領先,同比增長11.09%﹔國泰海通、華泰証券受托資管規模均超過5000億元,分別為5884.3億元、5562.67億元。增速方面,中原証券、廣發証券、國聯民生暫居前三,受托資管規模分別同比增長43.9%、23.87%、21.52%。
在華泰証券金融首席分析師沈娟看來,雖然2024年大型券商資管業務規模出現了明顯分化,且內部結構差異較大,但是淨收入整體相對穩健。中信証券資管規模大幅領先同業,且保持穩健增長。廣發証券資管規模提升明顯,主要由於其集合資管規模同比增長約30%。此外,在2024年公募基金總規模顯著增長的背景下,券商控股、參股基金公司的資管規模也普遍增長,進一步豐富了券商資管業務的生態體系。
“打法”各異
“大資管”時代下,為把握發展機遇,券商正持續優化資管業務結構,提升主動管理能力,資管業務規模止跌回升,主動管理產品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在2024年,券商資管業務在提升專業水平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公募、私募雙輪驅動逐漸成為券商資管業務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
中國証券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証券行業資管業務總規模為9.7萬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以公募基金和集合資管為代表的主動管理產品規模合計4.3萬億元,佔比約44%,連續三年高於定向資管產品規模佔比。
私募資管業務方面,2024年,無論是從存量規模還是年度新設規模的角度來看,券商私募資管業務均展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據中國証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2024年末,券商私募資管產品規模達5.47萬億元,同比增長3.04%﹔券商2024年新設私募資管產品規模同比增長近20%。
公募業務方面,隨著資管業務的發展潛力日益顯現,券商正持續優化業務結構,並通過設立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等方式積極向公募賽道滲透,拓展資管業務邊界。據統計,當前証券行業中,共有15家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獲得了公募基金管理資格。今年3月21日,國信証券的資管子公司國信資管宣布正式開業。目前,廣發資管、光証資管、國金資管、安信資管也正在推進申請公募牌照的進程中。
從券商資管業務的戰略布局來看,各家券商憑借自身獨特的資源稟賦與發展定位,探索出了契合自身發展的差異化“打法”,在市場競爭中各展所長。
例如,2024年,廣發資管著力履行社會財富“管理者”職責,持續加強投研體系建設,提升主動管理能力,積極推進產品創設與業務拓展﹔國信証券積極把握市場機遇,設立專業的資管子公司,為資管業務進一步推進專業化運營、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根據市場情況和客戶需求,推出挂鉤黃金的“固收+”、挂鉤衍生品的指數增強等新策略。
展望資管業務的未來發展,中信証券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加強投研團隊建設,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資管服務,完善客群多元化、專業化經營。同時,加強產品規劃布局和場景設計,打造風險收益特征清晰、穩定的產品系列,並持續推進公募牌照申請。
首創証券表示,將進一步優化資管業務模式和產品結構,加大力度推進多資產、多策略轉型。充分調動分支機構力量,大力推進資管投顧業務發展。充分關注權益市場機會,在“固收+”、權益類產品等方面實現更多突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