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向“數”蝶變 傳統制造業走出新路子

人民網記者 王紹紹
2025年04月25日08:3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清晨,在江蘇無錫的一家紡織車間內,車間師傅准時啟動自動化生產線,紡織機器在晨光中“蘇醒”。

近1.5萬平方米的自動化生產區域內,自動運輸車在交錯的生產線上有序穿行﹔紡織機滾輪飛轉,抽出比發絲更細的紗線﹔生產進度、設備數據在中控台上滾動更新……

紡織車間的變化,折射出制造業發展的“新脈動”。近年來,數字技術深入到制造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制造業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積蓄動能。

穩定工業經濟運行,推進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意義至關重要。工信部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裝備制造業發展良好,電子、汽車、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拉動作用突出。

國家稅務總局此前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制造業企業銷售收入較全國總體增速快2.2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數字產品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6.2%、8.3%和9%,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穩步推進。

數字技術的推動下,傳統制造業改造穩步提速、活力煥發。

“傳統制造業不代表‘夕陽產業’,我國傳統制造業體量較大,是國民經濟的‘底座產業’。”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高端制造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朱明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眾多傳統產品融入智能屬性成為智能產品﹔傳統工廠通過數字化研發、數字化生產和智慧物流改造升級成為智能工廠﹔傳統制造業的廢水廢渣通過綠色化工藝改造,從而使污染大幅度降低,通過再制造過程實現循環發展。

近些年,傳統制造業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逐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尤其是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通過數據賦能,人員、材料、裝備、工藝產生‘疊加效應’,企業研發周期縮短,市場快速反應能力增強,不斷提高企業效益。”朱明皓說。

在安徽安慶的一家紡織工廠內,從過去的紡織工人集體作業,到現在電腦立式車床、數控銑床、電腦雕刻機、大型高精度三坐標測量儀等近100台現代化精密設備分工明確。這家紡織企業去掉冗余產能,實現輕裝前行。

“數字技術對制造業的賦能不僅體現在自動化生產線,還在於通過數據要素重構產業體系,推動研發范式、生產系統、商業模式的深層改變。”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廣州數字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振剛表示。

在引進數字化生產線的同時,一批與針織面料產業相關的新業態不斷涌現。

在浙江桐鄉,某化纖企業依托5G專網,開發了數十個工業應用軟件和工業機理模型與場景應用,實現了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全產業鏈數據的全局可視﹔在福建福州,某紡紗企業通過合作建立了智慧工廠大數據平台,利用“5G+邊緣計算能力”的部署,實現了全生產工序數據的在線採集……針對紡織行業量身定做的生態鏈數字化系統平台,近年來發展迅速。

從紡織產業透視制造業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如雨后春筍般落地生根,更多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領域加大投入,行業技術快速迭代,行業發展持續向“新”發展、向“智”進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促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責編:楊曦、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