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看清美國濫施關稅”

“財米油鹽”丨美國多年施壓,中國車企何以茁壯成長?

2025年04月26日12:3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我喜歡巴西街頭的中國汽車,它們看上去棒極了!”

“我和同行對於中國汽車的技術、價格以及對世界其他地區的銷量感到非常驚訝。”

……

2025年上海車展正如火如荼地舉行,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知名企業參展,百余款新車型首發首秀,吸引眾多跨國汽車制造商、外國經銷商、海外媒體機構專程前來觀摩體驗。

近年來,我國汽車自主品牌克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和國際貿易壁壘的持續增加所帶來的挑戰,通過新能源、智能化等技術創新實現“彎道超車”。尤其是2021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增速連續4年超過30%,增速迅猛。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再次迎來“開門紅”,同比增長分別高達50.4%和47.1%。

面對外部環境持續施壓,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何越來越“能打”?我們可以從“內”與“外”兩個維度進行剖析。

首先,新能源電動車是各類技術的“集大成者”。近年來,國產汽車制造商苦練“內功”,憑借技術創新“圈粉”無數。

理想汽車產品線總裁劉杰表示,隨著中國供應鏈企業的技術創新與發展,以前只能在高端車上看到的技術,如空氣懸架、先進電池技術等,現在也能面向更廣泛的大眾用戶推出。此外,隨著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的迸發和崛起,中國汽車行業正在廣泛而普遍地擁抱人工智能技術。

其次,我國超大規模市場也是不可或缺的外力因素。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已超3100萬台,而這一數據在10年前僅為12萬台。與此同時,國產品牌汽車越來越受到市場認可。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今年3月,我國每賣出10台汽車中就有6台為國產品牌,賣出的國產車中新能源汽車超過七成。

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催生更多元的市場需求,倒逼車企根據新需求新變化不斷提升產品效用與品質。極氪科技集團副總裁趙昱輝以新能源汽車“裡程焦慮”為例指出,我國鄉村地區、偏遠地區的使用場景正催生更便捷的充電產品,以滿足更多用戶需求。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馭“變”煥新的發展歷程,折射出我國產業發展實踐的“一以貫之”。

向內,謀定而后動。早在2012年,我國便已將新能源汽車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14年,在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僅12萬輛時,我國便著手於系統建立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體系。據不完全統計,此后有關部門已累計制定出台70余項產業政策措施、100余項國家和行業標准。

向外,堅持以開放謀發展求共贏。2018年,當美國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實施所謂“制裁”時,我國卻宣布取消這一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將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外企入駐、競爭升級,國產車企非但沒有遭受“降維打擊”,反而在競爭中進一步激發了自主創新動能。此后,越來越多造車“新勢力”快速崛起,推動優質產能持續釋放。此次上海車展上,國產汽車亮點紛呈、吸睛無數,也充分証明了開放環境下中國制造的全球競爭力。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是我國千千萬萬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外部的壓力沒有擊垮我們,反而加速了技術自主化進程,強化了產業鏈韌性,拓展了市場空間,鍛造了“越壓越強”的發展韌勁。由此可見,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唯有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用我們自身的“確定性”抵御“不確定性”,才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中鑄就未來。

總策劃:孫海峰

制片人:章斐然 謝婷

監制:呂騫

策劃:申佳平 李佳

文字:方經綸

攝像:王天樂

剪輯:張曉宇

設計:鄭美鈺

包裝:趙晨

專題:《財米油鹽》——你的財經寶典

(責編:方經綸、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