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構

今年以來,小貸機構清退工作仍在持續。從前4個月的數據來看,北京、湖北、江西、雲南等多地陸續清退、注銷轄區內不合規小額貸款公司合計已超百家。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近期發布的《關於發布本市“失聯”“空殼”小額貸款公司名單(第1批)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共涉及8家小貸機構。公示期為2025年4月23日至5月22日。《公告》明確,納入“失聯”“空殼”名單的小額貸款公司須於公示期內主動申請注銷或退出行業。
縱觀行業,今年以來已有多地相繼公布了清退小貸機構名單。例如,1月份,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發布《關於同意通城縣鼎盛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退出小額貸款行業的公告》﹔2月17日,四川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發布《關於廣元市旺蒼縣佳銘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退出小額貸款公司行業的公告》﹔2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管理局發布《關於同意取消10家小額貸款公司經營資格的公告》﹔3月份,雲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發布《關於“失聯”“空殼”地方金融組織名單的公示(第一批)》名單包括548家機構,其中,名稱或經營范圍包含“小額貸款公司”的機構共109家﹔4月3日,江西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發布的《關於注銷部分地方金融組織經營資質的公告》共涉及7家小貸機構﹔4月14日,大連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發布的《關於終止部分小額貸款公司開展互聯網小額貸款業務試點的公告》共涉及3家小額貸款公司。
綜合來看,各地強調取消經營資格的小額貸款公司應當依法依規完成公司名稱及經營范圍的變更登記,名稱和經營范圍中不得再使用“小額貸款”“小貸”“貸”字樣。變更后,公司依法繼續承擔相應的債權債務及相關法律責任。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一帆向《証券日報》記者表示,2025年初,監管部門發布《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從供給側完善小額貸款公司監管制度,促進行業穩健經營。隨著監管持續強化,國內小貸行業的發展將更加健康、規范。在此背景下,部分小貸公司將根據實際需要有序退出,“減量提質”成為行業顯著特征,有助於推動行業生態持續優化,為合規經營的小貸公司騰挪更多市場空間,從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當前,受市場環境、金融防風險以及自身經營能力等因素影響,小貸機構經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也存在一定的金融風險,不合規的小貸機構需要及時予以清退。預計未來各地金融管理局對不合規小貸機構清退力度仍會持續加大。”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向《証券日報》記者表示。
對於未來小貸機構如何實現合規經營發展,李一帆認為,小貸公司可以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方面,持續筑牢合規基礎。在業務發展層面,嚴格限定經營范圍,防止突破業務紅線。踐行利民惠民理念,做好產品定價、規范營銷和催收工作,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質效。在內控合規層面,逐條對照監管要求,避免被認定為“失聯”或“空殼”公司,實現可持續經營發展。另一方面,不斷深耕特色領域。瞄准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和個人消費者等長尾群體,充分發揮“小額、分散、便捷”的相對優勢,在風控合規的前提下,下沉拓展客戶資源,因地制宜開發本地化、特色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強業務靈活性和金融可及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