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民經濟147個部門中的123個產生經濟聯系
民用航空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穩步提升(新視點)

隻需48小時,來自智利聖地亞哥的鮮活三文魚就能運至四川成都,並被加工成美味的航空餐,送進飛機。
得益於雙流機場,成都雙流區與東航合作建設的西部生鮮港成為全國規模領先的三文魚加工中心之一,加工產品暢銷全國。
“目前我們的航空產業已做到千億元規模。”成都雙流區副區長朱光春說。
不沿邊、不靠海,雙流區卻“飛”來海鮮加工產業,折射出民用航空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日前,中國民航局等單位發布《民用航空產業對中國國民經濟影響》課題研究成果報告(簡稱“報告”),展示了中國民用航空產業及其各個門類對國民經濟貢獻的量化測度結果。報告提出,我國民用航空產業主要包括民用航空制造、民用航空運輸與運營、民用航空保障等八大類。
“民用航空產業已與國民經濟147個部門中的123個產生了經濟聯系,深度融入國民經濟的生產過程。”報告課題組組長劉魯頌介紹,據測算,2023年我國民用航空產業總產出規模超過2.3萬億元,增加值規模為1.03萬億元,較2017年分別增長了1.5倍和1.6倍。目前,民用航空產業相關市場主體達2.7萬家,產業鏈條快速發展,對經濟的貢獻穩步提升。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祝坤福認為,從大飛機、無人駕駛航空器到航空客運、物流,民用航空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GDP貢獻上,更在於其帶動的高端制造業發展和高效運輸保障。他建議,應支持航空制造加快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同時推動民航產業與旅游、電商等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助力民航企業“出海”拓展全球市場,進一步釋放民用航空產業的乘數效應。
“推動產業發展,既要注重擴大產出規模,又要重視提高產業質量。”劉魯頌表示,民用航空運輸與運營產出規模大、民用航空制造產業增速快,應將這些乘數效應較大的產業領域作為重點給予支持。此外,民用航空科技教育、數字信息服務等仍有較大挖潛空間,通過加強科技教育投入、推動數字化轉型等措施,可提升民用航空產業總體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
劉魯頌分析,從2017年至2023年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民用航空產業八大門類中,民用航空制造、民用航空數字信息、民用航空科技教育產值規模增速分別為12.44%、10.03%和8.88%,高於產業整體增速5.16、2.75和1.6個百分點,預計這3個領域未來還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當前,低空經濟方興未艾,我國航空人口和人均航空出行次數也呈增長態勢,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的民用航空制造產業集群不斷壯大,都將有力推動民用航空產業蓬勃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7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