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去哪兒:“中國游”“中國購”憑實力圈粉

“中國游”有多火?近年來,在TikTok、Instagram等平台,#ChinaTravel、#Made_in_China等相關話題持續火爆。相關平台數據顯示,我國入境游客流體量持續擴大,今年“五一”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173%。
面對《記者去哪兒》欄目的鏡頭,來自歐洲的游客點贊了我國的入境免簽便利政策﹔也有外籍游客迫不及待要帶著家人品嘗餃子﹔不少游客驚嘆於長城的壯觀,也有不少游客提到憨態可掬的大熊貓。
首都機場航空業務部航空發展業務經理孔欣告訴《記者去哪兒》欄目,今年1至4月,首都機場累計旅客吞吐量2246萬人次,同比增長3%。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7%。其中,國際及地區持續恢復,旅客量526萬人次,同比增長19%。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游”爆火的還有“中國購”。
2019年10月1日,北京率先試點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服務,讓境外旅客在指定商場購物時可即時辦理退稅。近期,這一政策在全國推廣。為進一步優化離境退稅政策,擴大入境消費,商務部等6部門聯合出台一系列離境退稅新政:起退點降至200元,讓更多“小額度、高頻次”購物也能享受退稅優惠﹔現金退稅限額提高至2萬元,支付方式更加靈活……
“離境退稅商店在擴圍擴品過程中一方面降低退稅購物門檻,也讓更多客單價較低的特產店、紀念品店、禮品店等加入退稅商店﹔另外一方面提升退稅商品的供給水平,增加老字號產品、非遺產品、等中國特色優質產品的供應。”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第二稅務分局調查評估一科科長邢湉表示。
記者了解到,一季度,北京市離境退稅延續高增長態勢,累計開具離境退稅申請單同比增長128%﹔離境退稅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08%﹔辦理退稅額同比增長76%。
“我買了衣服和包,來中國旅行,還要買一些名創優品的小禮物帶給朋友們。”在漢光百貨退稅櫃台,一名來自馬來西亞的游客正在辦理退稅手續,出示購物發票、護照、簽字……幾句對話之后,手續已經辦妥。
“過境免簽政策落地后,來商場的外國顧客明顯增多,現在每天能辦幾單到十幾單退稅業務。”據漢光百貨客服部員工黃娟介紹,化妝品、服裝、手機和小家電受到外國消費者喜愛。
在前門大街,來自俄羅斯的旅客選購了中國產的銀質茶杯﹔還有不少境外旅客則購買了中國的茶葉。“我買了中國的絲巾,准備帶回去送給親朋好友。”在首都機場,一位來自德國的旅客告訴《記者去哪兒》欄目。
當前,各地因地制宜推出便利化舉措,進一步釋放入境游消費潛力。“今年以來,首都機場聯合航空公司持續拓展國際航線網絡,並推出入境游產品,讓境外旅游以半天‘多倍速’的方式體驗中國魅力。”孔欣表示。
從“中國游”到“中國購”,中華文化、中國美食、中國制造正憑實力圈粉。(實習生潘禹、徐可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