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財經觀察:“兩條腿”發力 外貿企業動能轉換空間廣闊

人民網記者 孫紅麗
2025年05月24日07:5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紡織服裝、日用消費品、玩具玩偶……近日,在“2025山東省外貿優品購物季”暨“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會場,上千款外貿優品熱銷,現場人頭攢動,商家忙著開單,市民熱情採購。

數據顯示,自商務部4月啟動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以來,至5月初,已累計達成採購意向逾167億元,吸引2400多家外貿企業和6500多家採購商參加。

在外部環境頻繁變化的形勢下,近年來,我國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助力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很多外貿企業積極搶抓內銷機遇,讓“兩條腿走路”成為更穩健的選擇。

外貿企業加速轉型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外貿企業的共識。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當中,有8.7萬家企業實現了內外貿一體化經營,同比增長6.3%,內外貿一體化經營的比例達到了17%。截至3月27日,全國已培育2200多家內外貿一體化的領跑企業。

“大家都已經認識到,應該多元化發展,在布局多個海外市場的同時,也布局好內銷市場。”在浙江義烏,朵芙仿真花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金寶向記者介紹,目前公司的內銷佔比超50%,對美貿易比重大約佔20%。

義烏博眾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何犁紅在5年前就開始投入國內大市場。在何犁紅看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高性價比的禮品袋市場會越來越大。

“我們持續開拓國內市場,目前國內市場銷售佔比約七成。”湖南豪牌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漢江說,公司主打零售價2元到5元的中端打火機,去年生產打火機超過1億隻。做品牌、練內功、拓內需,給了劉漢江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底氣。

但外貿商品要進入內銷市場,仍面臨著標准不統一、消費者接受度低、品牌認知度不強等共性問題,外貿市場和內銷市場的差別也讓一些企業感到“水土不服”。

“外貿企業習慣了大訂單,轉向國內市場,還要適應內貿零散小單化的常態。”陳金寶說,外貿商品進入內銷市場,意味著企業要面臨一系列市場轉換成本。一是產品線路的調整﹔二是內銷對供應鏈的要求比較高﹔三是習慣問題。

政策助力打通堵點

為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改革,幫扶企業有效應對外部沖擊,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出台了幫助外貿企業拓內銷、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的“一攬子”政策。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4月28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將加大“真金白銀”的支持力度,推動“三增三減”。即政府增加財政資金投入,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支持,保險機構增加內貿險支持﹔推動減免困難企業的房屋租金、展位費、流量費,降低外貿企業內銷成本。

各級主管部門紛紛開啟內銷“直通車”,組織協會、商超、電商平台與外貿企業對接採購,推動汽車、家電、家裝等更多外貿企業加入“以舊換新”。

正在全國展開的“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便是其中的典型范例。

“比如在江蘇站活動中,一家外貿企業帶來的一款咖啡杯,一亮相便成為展會上的熱銷款。”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介紹。

各地方政府也積極施策,幫助外貿企業不斷拓寬內銷空間。

江蘇南京建立了外貿出口滯銷企業清單等“六張清單”工作機制,幫助企業解決難題,推動外貿保穩提質﹔廣東東莞發布工作方案,強調在防范外貿風險的同時深化改革與開放,借助國內國際雙循環提升外貿發展動能﹔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出台“促外貿九條”,既著眼解決當前的現實困難,更注重培育企業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動能轉換空間廣闊

“全球市場在任何時候都是風險與機遇並存,我們會以更積極的態度把握新機遇、開拓新市場。”東億電氣副總經理白家寶介紹,“公司制定了2年內將內貿銷售佔比逐步提升至10%的目標。從傳統線下代理到新興的線上渠道,都在積極嘗試,正逐步收效。”

從一開始的權宜之計到做好未來長期戰略,浙江桐鄉的瑞麗家紡(嘉興)有限公司董事長費中富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打法”。他對記者說,“我們規劃的內銷方案,一是從社交平台開始,先把品牌做出來,再全面鋪開﹔二是為外國公司在中國的市場做ODM(自主研發設計),比如現在給某會員店做供應,銷量也可以。”

“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內需拉動的空間廣闊,所以我們非常看好內銷市場。”陳金寶建議政府多分享和宣傳企業實現外貿轉內銷的成功案例,讓外貿人更有信心。同時加大對外貿企業轉內銷的培訓力度,助力企業平穩適應內銷市場新變化。

“通過激活內需、升級產業、搭建內外循環的‘連接器’,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正在提升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與全球競爭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郭迎鋒表示,“未來,隨著市場一體化發展、制度銜接和產業融合,‘內外兼修’將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

(責編:楊迪、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