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企業境外上市釋放多重積極效應

近期,監管層接連表態優化中資企業境外上市環境,引發市場關注。
5月19日,中國証監會副主席李明在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上表示,証監會將進一步提高境外上市備案質效﹔5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關於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進一步統一境內企業境外直接上市相關跨境資金管理,提升境內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水平。可以看出,金融監管部門正合力優化中資企業境外上市生態,引導中資企業加快“走出去”,提升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水平。
與此同時,放眼至國際市場,境外交易所也頻頻加大對全球優質企業的引入力度,為中資企業境外上市營造出有利的外部環境。比如,5月初,香港証監會與香港交易所宣布推出“科企專線”,進一步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5月中旬,世界交易所聯合會主席、新加坡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羅文才坦言,新交所將與中資企業攜手同行,為它們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本市場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中資企業境外上市正迎來難得的機遇窗口期。這種形勢下,中資企業需乘勢而上,競逐境外市場,借助跨境資本平台優勢,實現從本土經營向國際化經營跨越,在全球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地位。
對於中資企業來說,融資是其境外上市的主要動因,境外資本市場資金容量大、市場化程度高、投資者類型多樣,在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融資需求的同時,也能助推其業務與治理水平提高。
一方面,成熟的境外資本市場再融資工具豐富,審批效率高,募資用途限制少,便於企業靈活安排資金。同時,此類市場具有較為完善的估值體系,對於優質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企業的認可度較高,能夠給予更合理甚至更高的估值溢價。再者,此類市場遵循國際監管標准,倒逼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另一方面,中資企業境外上市,能夠引入擁有廣泛商業網絡與豐富市場資源的國際戰略投資者,幫助其快速打入當地市場,拓展國際業務,提高品牌國際影響力。
從更深層次來看,中資企業境外上市不僅惠及自身,還將促進我國資本市場投融資協調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引導中資企業境外上市,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資本市場的融資壓力,也能使借力國際資本平台的中資企業快速成長壯大,成為優質投資標的,促進市場投融資協調發展。
從根本上來說,中資企業境外上市不僅是企業個體邁向國際化的戰略選擇,也將推動我國優勢產業突破地域限制、實現全球價值延伸。以境外資本市場為平台,中資企業在發展壯大中加力布局境外業務,將我國在新能源、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等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集群優勢、模式優勢輻射到全球市場,構建產業鏈競爭優勢,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需要注意的是,中資企業境外上市既要順勢而為,也應量力而行。中資企業需結合自身戰略目標、財務狀況、發展階段等因素綜合考量,認清自身實力,確保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高昂的上市成本及后續的業務運營,也要對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有清晰認知,對境外市場的法律法規、匯率波動、市場變動等風險做好預判與應對。
展望未來,隨著中資企業境外上市持續推進,有望涌現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巨頭企業,將進一步優化中國企業全球資源配置,激發產業發展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