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2025青島市世界計量日主題活動舉辦 政產學研共話“測量體系變革”

2025年05月27日13:40 | 來源:光明網
小字號

原標題:2025青島市世界計量日主題活動舉辦 政產學研共話“測量體系變革”

  當前,計量作為現代工業的“眼睛”與“神經”,正成為驅動產業升級、發展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引擎。今年5月20日是第26個世界計量日,當天,2025青島市世界計量日主題活動舉辦,本次活動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指導,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辦,海克斯康制造智能(青島)有限公司承辦、青島市儀器儀表協會協辦。

  與會嘉賓和行業專家圍繞“測量體系變革:質量、效率與動力”主題,為測量體系變革、智能檢測技術升級、技術成果加速落地等建言獻策。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副主任蘇波,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波,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大中華區執行總裁郝健分別發表大會致辭。

  測量體系是確保高精尖裝備核心技術突破和產品質量提升的基石。隨著制造精度的提升,測量儀器的投入佔比顯著增加,特別是在超精密級制造階段,幾乎佔據總投入的一半。

  在專題分享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譚久彬講述新一代測量體系變革從體系、技術、應用多維度入手的方法論﹔原國務院參事張綱在《人工智能與質量變革》的主題演講中深度分析AI技術驅動質量管理體系的進化以及對生產力與效率的變革意義﹔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總工程師秦海林現場發布《智能檢測裝備發展十大趨勢》的前沿報告,從AI賦能、綠色低碳、產業協同等方面為行業錨定發展方向。

  在大會專題演講與海克斯康智慧產業園的實地調研中,與會人員走進海克斯康數字孿生智能工廠,零距離體驗“場景驅動”的智能檢測產業園。作為首批國家級卓越智能工廠,其創新實踐現場引發行業對智能測量技術融合與場景落地的深度思辨,融合了人工智能、光學測量、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方案為汽車、電子、航空、機械、精密加工等28個行業帶來檢測效率的提升與精度的突破。

  會議期間,來自汽車、航空、電子產業一線的專家,分享了前沿行業技術落地方案。現場發布了《青島市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大會同期舉辦了青島市數字化坐標測量系統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儀式,10名技術能手脫穎而出。

  大會上,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與海克斯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共建共享開放的新產業生態及研究成果,促進質量與效率的提升,探索以落地方案切實賦能中國制造,為質量強國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責編:董童、李源)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文博會,最熱是AI
  聽機器人導覽、看裸眼3D、讓AI助手提供多語言實時翻譯……在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上,人工智能(AI)技術以“破圈”之勢成為絕對主角。 從大模型驅動的智能創作,到人形機器人的“十八般武藝”,從虛實交融的沉浸式空間,到開放共創的智能生態,AI仿佛“無處不在”“無所不能”,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構文化產業的形態與邊界。…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如何深度融合?多位學者撰文
  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趙竹青)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聯合《中國科學院院刊》推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專題,組織來自科技界、政策界與產業界的高水平專家,圍繞理論邏輯、制度機制與實踐路徑,形成一系列高質量研究文章,系統探討融合發展的戰略方向、關鍵問題與對策建議,力圖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 首篇由該中心團隊主筆,從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等出發,提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雙螺旋結構”,指出融合過程中存在結構性張力,亟須科學處理前瞻性與實踐性、戰略性與市場性、公共性與獨佔性、全局性與局部性、協同性與競爭性5對關鍵關系,從加強源頭融合、過程融合、資源融合、價值融合、能力融合、區域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