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外企爭相在華深化科研布局

朱 琳
2025年05月28日08:59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外企爭相在華深化科研布局

近日,索尼(中國)有限公司生命科學業務迎來重要進展——首台在中國本土生產的光譜細胞分析儀出廠,並於4月底運抵位於遼寧省錦州市的錦州醫科大學。

這是索尼4月初宣布中國本土化生產計劃后的首台出廠設備。這項成果的落地,不僅成為外資企業在華深化本土制造與交付能力的最新實踐,也為中國高端科研儀器市場提供了新的選擇。

外資企業將自己的核心產品進行中國國產化布局,推進“在中國制造”向“為中國研發”轉變,是近年來眾多外資企業積極布局中國市場,並將其作為全球研發基地的一個縮影。

今年1月份,西門子醫療總投資逾10億元的深圳新基地破土動工,新基地將承擔血管造影設備和磁共振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功能﹔4月份,總部設在盧森堡的鋼鐵集團安賽樂米塔爾與湖南鋼鐵集團簽訂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協議,推動華菱安賽樂米塔爾汽車板有限公司三期項目落地,並在湖南建設汽車用鋼全球研發中心﹔5月中旬,世界500強企業美國丹納赫集團旗下美谷分子,發布其上海工廠生產的全流程自動化微生物克隆篩選設備,這是由中國團隊主導研發並面向全球市場的產品。

近年來,為進一步增強本地服務能力,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在中國建立起“制造基地+研發中心”的發展模式。為中國市場提供更高端的設備、更先進的技術培訓和定制化解決方案,不僅反映外資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的認可,也表明其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一方面,中國致力於推進高質量發展,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快推進,產業配套能力不斷增強,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最佳應用場景,為外企提供了合作新機遇。正如丹納赫中國生命科學平台負責人所說,研發與生產的緊密協同是產品如期上市的關鍵,中國成熟的產業鏈和領先的科研環境為創新提供了沃土。

另一方面,中國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優化營商環境、擴大開放試點、取消准入限制等一系列政策部署,以務實行動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正如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中國業務負責合伙人李瑤所說,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要素聯動,正形成中國經濟發展的特有優勢。新興外資資本開始更多關注中國機遇,持續加碼投資中國。

外資企業融入中國市場創新潮,投資興業的氛圍越來越濃。通過升級產業鏈,外資企業加大力度在中國進行產品開發、研發投入,也激發了中國市場的創新活力,為中國高端制造融入全球價值鏈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