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聲隆隆麥飄香

“開鐮嘍!”在山東聊城市陽谷縣獅子樓街道劉燦明村,隨著農機手邵貴帥一聲吆喝,收割機開足馬力馳騁在麥田中,一排排小麥被整齊地切割、脫粒。
既要“產得出”又要“儲得好”。“以前,糧食霉變損失大,現在集中晾晒省心又省力。”在大布鄉高庄村,村民王月英邊整理小麥邊笑著說。今年,佔地7000平方米的現代化晾晒場在夏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成為保障糧食歸倉的堅實后盾。據了解,該晾晒場的烘干塔配備了智能化溫控系統和光伏發電設備,年可處理5000噸糧食,效率提升40%。目前,已累計烘干小麥近千噸。
在東阿縣青源家庭農場,大型收割機駛入麥田來回穿梭,飽滿成熟的麥粒精准入倉。青源家庭農場負責人張青說,他流轉的1200畝小麥已全部成熟,由於優選品種、精耕播種、科學管護等,今年冬小麥收成超過去年,品質也明顯提升。
同時,東阿縣共投入小麥聯合收割機2700余台,玉米播種機等其他各類機械1萬余台,全力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秋糧應種盡種、種足種好。
為確保今年“三夏”期間生產安全,濟南市萊蕪區強化服務保障,搞好技術推廣服務,組織農機事故應急演練,培訓機手160人次。“全區已備好聯合收獲機510台套,拖拉機2000余台,玉米播種機800多台。”濟南市萊蕪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負責人李立國說。
隨著聯合收割機的轟鳴聲在田間響起,菏澤市鄄城縣93萬畝小麥陸續開鐮收割。在彭樓鎮李庄村,麥粒從收割機出糧口傾瀉而下。“今年風調雨順,再加上科學的田間管理,小麥畝產能達到1200多斤。”種植戶李新穩說。據鄄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衛東介紹,為確保小麥顆粒歸倉,他們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同時,調配2000多台聯合收割機,全力保障小麥收割進度,預計6月中旬基本完成收割任務。
既要小麥顆粒歸倉,也要秸稈變廢為寶。在濟寧市嘉祥縣金屯鎮王堌堆村的秸稈打捆現場,兩台大型拖拉機相互配合,秸稈被吸入、壓實、捆扎、吐出,一氣呵成。“今年,我們引進了秸稈回收企業,既解決了秸稈處理的難題,也為合作社增加了每畝10元錢的利潤。”王堌堆村黨支部委員王志銀說。截至目前,嘉祥縣調配拖拉機1萬余台、收割機2200余台、玉米播種機2780台。
當前,山東小麥收獲已由南向北、自西往東陸續展開。據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農情調度,截至6月4日,全省小麥已收665.97萬畝、佔11%,其中機收660.72萬畝,當日投入聯合收割機3萬台﹔玉米已播210.43萬畝、佔3.84%,其中機播玉米207.52萬畝,投入玉米播種機3.27萬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