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活力中國調研行

向“智”!中國機器人“跑”起來

陳芳、溫競華、陳旭
2025年06月23日09:44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一場比工業革命更為深刻的人工智能革命近在眼前。中國機器人正加速“跑”起來!

帶球對抗、過人、射門,進球了!1號球員高舉手臂揮舞起來,慶祝自己連進三球的勝利。對手2號球員則顯得有些“沮喪”,不停跺腳踱步。

在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園(亦庄)的“機器人大世界”前,“活力中國調研行”記者團最新觀看了一場趣味足球賽,比賽雙方是來自北京加速進化公司的人形機器人。正是這款機器人,讓中國團隊在今年3月的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德國公開賽上奪得冠軍。

6月17日,加速進化Booster T1機器人在北京經開區的“機器人大世界”展示“大力射門”。新華社記者鄭煥鬆 攝

6月17日,加速進化Booster T1機器人在北京經開區的“機器人大世界”展示“大力射門”。新華社記者鄭煥鬆 攝

綠茵場上踢出中國創新弧線,是北京機器人產業日新月異的一個縮影。目前,北京擁有機器人骨干企業400余家,其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機器人企業、人形機器人整機單位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行走在“機器人大世界”裡,一幅未來生活的圖景徐徐展開:這一邊,工業機器人在傳送帶兩頭熟練地分揀、搬運貨物﹔那一邊,骨科置換手術機器人僅用5分鐘就生成了精准的個性化手術方案﹔回到家,家政機器人正在制作漢堡、整理衣物……從技術創新到應用落地,機器人產業發展成果令人目不暇接。

6月17日,優理奇人形機器人Wanda在北京經開區的“機器人大世界”為訪客演示“制作漢堡”。新華社記者鄭煥鬆 攝

6月17日,優理奇人形機器人Wanda在北京經開區的“機器人大世界”為訪客演示“制作漢堡”。新華社記者鄭煥鬆 攝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與裝備產業處副處長梁洪郡介紹,近年來,北京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優勢,實施“百項機器人新品工程”和“百種應用場景示范工程”,打造國內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應用示范高地和高端產業集聚區。

不止停留在“看起來很炫”,機器人產業正在加速融入生產生活實際。

僅通過單一小切口即可完成各類微創手術,獨創的蛇形手術操作臂可實現彎轉方向和角度的精准控制……在位於北京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的北京術銳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一台台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在這裡誕生。

經工作人員簡單培訓后,記者坐上操作台,眼睛貼近內窺鏡,手指輕搭操作臂,仿佛進入放大10倍的3D“游戲世界”:拇指和中指輕夾,蛇形臂牢牢夾住一個5毫米的小圓環﹔輕輕抬手,蛇形臂順勢而動,夾、抬、放,一連串精細的套圈動作便完成了。

6月18日,工作人員在使用術銳蛇形臂手術機器人進行剝生鵪鶉蛋殼展示。新華社記者鄭煥鬆 攝

6月18日,工作人員在使用術銳蛇形臂手術機器人進行剝生鵪鶉蛋殼展示。新華社記者鄭煥鬆 攝

2023年,術銳單孔手術機器人獲得國家藥監局上市批准,批准通報評價為“國際首創技術,有效填補國內空白”。“兩年過去,術銳機器人已在全國7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參與完成1500多台手術,提高了醫生操作精細度,減少了患者的手術創傷。”術銳機器人創始人徐凱說。

這是“創”的勁頭,更是“破”的精神。2023年以來,北京已推動199種機器人創新產品在134種場景實現應用落地,覆蓋工業制造業、商業服務、教育、醫療、農業、園林等11個領域。2024年,北京機器人產業營收超過300億元,同比增長近50%。

不只是北京,深圳、杭州、上海等地也不斷發力機器人產業。目前,中國機器人產業已穩居全球第一梯隊:連續11年保持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地位,機器人相關有效專利突破19萬項,約佔全球三分之二。全球人形機器人百強榜單中,中國企業佔比超過三分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作為具身智能最典型的應用載體,人形機器人已經成為領域內當之無愧的競逐焦點。中國電子學會預測,到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8700億元。

6月17日,在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人形機器人“天工2.0”向參觀者致意。新華社記者鄭煥鬆 攝

6月17日,在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人形機器人“天工2.0”向參觀者致意。新華社記者鄭煥鬆 攝

“2023年人形機器人還在比誰能走兩步,2024年開始比誰能跑,2025年則開始關注智能操作和服務能力,將快速向工業及泛工業、商業服務、家庭生活等領域滲透。”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李春枝說。

今年4月,北京舉辦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鬆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讓一批國內人形機器人企業爆火“出圈”。奪得亞軍的鬆延動力就是其中一匹“黑馬”。

作為一家團隊聚集了不少“00后”、成立僅兩年的新銳企業,鬆延動力以“敢摔打、快迭代”的風格,在人形機器人賽道跑出“加速度”。“馬拉鬆比賽后的一個月之內,我們就拿到了1000台以上的訂單,目前,總合同額已經突破1億元。在北京配套政策支持下,我們僅用三個月就實現批量化生產能力。”鬆延動力創始人姜哲源說。

一批機器人企業逐浪弄潮的底氣,來自不斷優化的產業發展環境。梁洪郡說,近年來,北京出台促進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系列措施,對從早期研發、中試生產到場景應用全鏈條給予政策、資金、平台和服務等支持。

4月19日,在2025北京亦庄半程馬拉鬆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鬆比賽中,小頑童隊選手鬆延動力N2(右)沖向終點。新華社記者李欣 攝

4月19日,在2025北京亦庄半程馬拉鬆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鬆比賽中,小頑童隊選手鬆延動力N2(右)沖向終點。新華社記者李欣 攝

業內人士認為,2025年是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政策的不斷加碼,到2026年將迎來商業化應用爆發。

人形機器人產業化落地后,展示、銷售、維修等配套服務和全生命周期運維如何跟上?北京又一次想在了前面、走在了前面: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園(亦庄)正在打造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構建覆蓋機器人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目前,已有超過100家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明確表達了入駐意向。

敢為天下先!從機器人馬拉鬆賽到機器人4S店,北京不斷強化作為全球機器人產業高地的輻射力與吸引力。在開放場景與龐大需求的強力驅動下,這片熱土正加速成為孕育機器人產業未來、鏈接全球市場的創新高地。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