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引領農服新未來 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注入澎湃動力


人民網北京7月5日電 (記者李棟)近日,以“新產品新技術新機具新農人 引領農服新未來”為主題的第五屆全國農業綜合服務商大會暨第十一屆全國農資科技博覽會在山西省大同市召開。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小農戶銜接現代農業的基本途徑,是推動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力量。與會專家認為,面對大國小農的國情,適應農業科技日新月異、農業生產方式深刻變革的新形勢,必須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陳祖新表示,要緊盯農業科技前沿和新興領域,把現代生物、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入農業社會化服務和農資生產經營中,促進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同時,要擴大綠色農資使用,拓展綠色農業服務,完善綠色農產品標准,助力農業綠色發展。
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是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生產資料與棉麻局局長、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會長龍文表示,要緊盯生物技術、大數據等前沿領域,加快新型環保綠色農資產品的研發應用,推廣智能農機、智慧農業管理系統等新裝備,讓新產品、新技術、新機具成為驅動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力量。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建立1800家科技小院,覆蓋31個省(區、市),技術服務覆蓋5000多個行政村,示范面積超過50萬畝,輻射帶動面積超過3000萬畝。全國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100萬家,服務小農戶超8900萬戶。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憲法認為,農業科技推廣應用有力支撐糧食產量站上1.4萬億斤台階,但面對農業生產要求高,手段和能力差距大等新形勢,需構建貫通公益性、半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服務力量,匯聚多元主體合力,構建多元互補、高效協同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力加速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先進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此外,本次會議還推出“2024—2025年度鄉村農業社會化服務帶頭人典型經驗”案例,分享來自全國23個省(區、市)的125名杰出鄉村農業社會化服務帶頭人的寶貴實踐經驗,並重點展示與推介了85項農業社會化服務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助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落地。
本次大會由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主辦,旨在以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質量,帶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更好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