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上半年我國科技金融政策成效顯著

代小佩
2025年07月15日08:57 | 來源:科技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上半年我國科技金融政策成效顯著

截至5月末,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簽約合同金額達到1.74萬億元﹔5月末,科技貸款同比增長12%,高於全部貸款增速……7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上半年貨幣信貸政策執行及金融統計數據情況。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科技”一詞在本場發布會上共出現49次。這是上半年科技金融政策密集發力並取得成效的縮影。

“做好科技金融工作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面。”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負責人曹媛媛說,今年,中國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出台了兩項增量措施:一是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二是建立債券市場的“科技板”,從信貸、債券、股權等多方面,推動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目前政策實施已取得比較好的成效。

關於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目前此項政策實現了增量、降價、擴面。截至2025年5月末,銀行和企業簽訂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貸款金額達到1.7萬億元,是2024年末的1.9倍﹔發放貸款余額6140億元,累計支持1.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首貸,為3983個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

建立債券市場“科技板”,是支持科技金融的一項創新性舉措,通過在債券發行交易制度上作出差異化安排,支持三類機構——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從5月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到6月30日,債券市場已有288家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約6000億元。

其中,銀行間市場發行超過4000億元科技創新債券。“既促進了新興和未來產業培育發展,也為傳統產業運用新技術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持。”曹媛媛說。

為了支持股權投資機構發行債券,中國人民銀行專門創設了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由人民銀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與地方政府、市場化信用增進機構一道,為股權投資機構發債提供擔保、創設信用風險緩釋憑証等一系列增量的支持。此外,風險分擔工具也通過直接投資方式,支持科技創新債券的發行。

一組數據體現了政策創新的效果:截至6月30日,銀行間市場共有27家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153.5億元,其中,有5家民營股權投資機構獲得風險分擔工具的增信,實現了債券期限更長、發行成本更低、有效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等三方面政策效果。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提到,從上半年金融數據看,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比較明顯。比如,信貸結構持續優化。5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1.6%,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8.8%,科技貸款同比增長12%,這幾項均高於全部貸款增速。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用好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發揮中央和地方合力,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債券市場發展,培育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市場生態,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曹媛媛說。

(科技日報北京7月14日電)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