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銀行:金穗千重浪 金融萬裡情


近日,農業農村部傳來喜訊:全國夏糧產量達2994.8億斤﹔截至6月底,全國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3283.3萬人﹔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在做好“三農”工作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宏大敘事中,華夏銀行始終牢記“國之大者”,持續加大“三農”重點領域金融供給,全力服務糧食安全、產業振興與城鄉融合,努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金融力量。
構建三農和鄉村振興服務體系
鄉村振興高質量金融服務依托於完善的政策保障機制。華夏銀行黨委成立涉農及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將三農及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納入全行規劃重點,建立“專班推進、專項考核、專屬資源”保障機制。建立多層次政策體系,研究三農金融、鄉村振興與支援幫扶專項行動方案,推動產學研融一體化,下發多項涉農類行業審批指引、現代農業行業研究等,出台涉農盡職免責、綠色審批通道、擔保管理等配套制度,圍繞各地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等謀篇布局。強化激勵保障,給予普惠型涉農貸款、國家幫扶縣貸款FTP優惠,提高“三農”及鄉村振興績效考核權重,增設“三農”信貸與投融資政策執行評價指標,優化“定量+定性”考核標准。同時將涉農及鄉村振興工作納入黨委議事清單,實行“定期督導+專項巡查+年度考評”管理,確保政策傳導“縱向到底、橫向到邊”。
深化協同聯動,構建跨條線、跨板塊、跨子公司的協同體系,深化銀企、銀政、銀擔、銀保等渠道建設,形成全行三農金融及鄉村振興業務發展方向和區域特色化策略。
2025年6月末,全行涉農貸款余額2090億元,同比增速18%。
筑牢糧食安全“金融堤壩”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三農”工作的永恆主題、頭等大事。華夏銀行將服務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擺在優先位置,緊密結合涉農領域技術改造再貸款、中央財政貼息等國家政策,支持高標准農田建設、農機推廣以及糧食產購加銷全鏈條發展,積極滿足糧食生產經營主體金融需求。
聚焦重要農時開展春耕備耕、夏季農產品收購等服務,穩步推進食物資源開發、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等重點領域金融服務,農產品加工貸款較年初增長22.81億元,增速38%。深入推行“種業振興”,在新疆地區創新投放9000萬元“種子專利權質押貸款”,在安徽地區推出“種子貸”等專屬產品。踐行“大食物觀”理念,子公司華夏金租制定“租賃+保險”金融服務方案,累計支持14家漁業企業、147艘遠洋捕撈漁船穩產保供,充盈“藍色糧倉”。
搭建“總對總”合作平台,推進與農業農村部重大項目融資平台對接,重點支持現代設施農業、智慧農業、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科技創新等領域。2025年6月末,糧食領域和重要農產品貸款較年初增長8.76%。
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量擴面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具有“低小散”的特點,運用金融科技使之生態化、場景化發展是必由之路。華夏銀行積極打造“靈龍惠-龍鄉貸”數字產品線,定制“光伏貸”“高原菜e貸”“花惠貸”,為涉農客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數字化、智能化、專業化、特色化金融服務。
開發並持續迭代企業大數據風險識別預警系統,通過整合行內外大數據,提升農村金融客戶授信全流程節點的風控效率和服務精度。依托供應鏈應收、存貨端重點產品,為農業產業鏈上下游經營主體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在糧食大省黑龍江,為糧食經紀人打造“數貸通”產數業務模式,通過線上化、數字化風控手段,解決農業供應鏈金融中貿易背景真實性核查難、確權難、信用風險高等難題。
6月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余額超過200億元,較年初增長11%﹔幫助近5.5萬戶農戶解決生產經營、生活消費等融資需求。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5年是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華夏銀行著力做好重點人群、重點區域幫扶及鄉村治理、和美鄉村建設等工作。針對832個脫貧地區、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需求,強化信貸政策傾斜、利率優惠、流程優化等一攬子支持政策。6月末,脫貧地區貸款較年初增長12.19%,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貸款較年初增長39.88%。
2025年上半年,投資“三農”專項金融債金額超40億元,承銷鄉村振興專項債務融資工具約4億元,通過大力發展租賃、信托等撮合業務,為涉農客戶提供撮合融資13億元,大力支持鄉村產業、鄉村建設等重點領域。
推進農村地區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在河南地區推廣“鄉村振興主題卡”,在北京郊區構建“就醫-購藥”全鏈路支付閉環,結算效率提升60%以上,有效解決農村地區群眾就醫結算難題。
服務城鄉融合發展,加大對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后續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在浙江麗水,將綠色金融與鄉村振興融合,通過“銀團貸款”方式提供8億元授信,支持1.8萬人搬遷。
以首善標准推動協作支援合作地區高質量發展
華夏銀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四個不摘”和北京市委市政府“三個堅持”要求,圍繞鄉村振興、對口支援、區域合作發展等重大決策部署,扎實推進產業幫扶、消費幫扶、公益幫扶、駐村幫扶等各項工作。
深化產業幫扶。精准對接內蒙古、新疆、青海、山西長治、河北張承、河南、湖北等省市的北京市重點幫扶縣區。近年來,累計對重點幫扶地區產業幫扶超過200億元,同時持續抓好特色產業提升、產業集群打造等專項行動,累計吸收當地就業人口超過5萬人。
拓寬消費幫扶。搭建直達困難地區的“購銷橋梁”,將幫扶地區的農副產品納入節假日慰問品、職工餐廳採購,以及員工自發採購范圍,全面推動消費幫扶常態化運作,通過“京彩西品”、直採、訂單式採購、大宗產品集採等採購對口支援地區農副產品累計超過5000萬元,助力破解重點幫扶地區農產品滯銷難題。
持續公益幫扶。以改善和提升對口幫扶地區基層民生水平為出發點,積極開展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幫扶工作,形成幫扶長效模式,向對口支援地區公益捐贈累計超過5500萬元。
強化駐村幫扶。2025年上半年,華夏銀行派駐近50名優秀干部員工到對口支援幫扶村,駐村工作干部講大局、講奉獻、講擔當,在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中幫扶村集體發展。北京分行駐村第一書記協助幫扶村建設“華夏鄉村振興文旅生態園”,打造“共享愛心農場樣板間”,舉辦“華夏雲蒙新王庄西紅柿音樂節”“華夏合家歡幸福照”攝影展等,引入農副產品銷售直播電商團隊,推動農業種植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從傳統採買消費幫扶轉向具有“產業+消費”“品牌效益+經濟效益”雙重屬性的新型幫扶模式。
在北京市管企業鄉村振興考核評估中,華夏銀行連續5年獲評最高檔“好”。多家分行、子公司及個人獲省部級以上表彰,多項三農金融服務及支援幫扶案例被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等收錄為典型案例。(來源:華夏銀行微信公共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