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十四五”期間累計新設外資企業比“十三五”期間增加2.5萬家——

中國支持鼓勵外商在華再投資

本報記者 王俊嶺
2025年07月29日09: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22
小字號

  日前,在江蘇省連雲港港東方港務分公司碼頭,一艘貨輪正在裝載出口國外的工程機械裝備。據了解,這批工程機械裝備中有不少是美資企業在華設廠生產的。
  王 春攝(人民圖片)

  中國旺盛的消費市場成為外商在華再投資的重要動力。圖為7月5日,顧客在海南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購物。
  新華社記者 郭 程攝

  7月7日,在山東省榮成市一家外資電子制造企業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操作智能電子設備趕制出口產品。
  李信君攝(人民圖片)

  在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一個小女孩在德國博世展台體驗模擬駕駛。
  劉春暉攝(人民圖片)

  外資企業是中國聯通世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商務部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累計達到7087.3億美元,累計新設外資企業22.9萬家,比“十三五”期間增加了2.5萬家。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等部門印發《關於實施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推出多項具體措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

  外商怎樣看待“再投資”?對在華發展有哪些新期待?記者進行了採訪。

  

  外商再投資迎來新利好

  在上海,雷克薩斯新能源項目從簽約落地到開工建設不足5個月﹔在江蘇,范德威爾·中國總部及研發制造基地投產,成為這家比利時企業百年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體投資項目之一﹔在湖北,魏德曼電力絕緣科技(武漢)有限公司7月21日舉行開工奠基儀式,總投資約9100萬美元的項目聚焦中國高端變壓器材料市場……最近,不少外商“老朋友”的再投資項目接連落地,以實際行動體現了看好中國、扎根中國的堅定信心。

  外商“再投資”具體是什麼?《通知》在適用范圍上給出明確界定:在中國境內依法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運用未分配利潤,或者境外投資者以境內合法分得的本外幣利潤,在中國境內投資新設企業、增資現有企業或取得中國境內企業的股份、股權、財產份額或其他類似權益的行為,以及在中國境內投資項目的行為。

  通俗地說,外商再投資就是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投資賺錢后,用利潤、股息等繼續在中國直接投資,最終形成“利潤留存—再投資—持續增長”的良性循環。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是外商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對於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具有積極意義。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通知》是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重要文件,有利於各有關方面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促進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具體來看,主要包括強化項目服務保障、優化土地要素配置、優化簡化有關辦理流程、實施並落實支持政策、便利外匯資金使用、加大金融支持和創新力度等方面措施。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綜合室主任苑生龍認為,《通知》提出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的十二條措施,從降本、增效、拓源、提質等多方面優化再投資管理與服務,是落實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鼓勵外國投資者擴大再投資”要求的具體行動。在當前國際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全球跨境投資持續低迷背景下,中國對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實施綜合性的鼓勵措施,有助於全球跨國公司在華長期穩定發展。

  實踐中,外商再投資獲得的支持和幫助越來越多。

  “今年是卡赫品牌成立的90周年。9月份,我們投資打造的旗艦店將正式入駐上海虹橋高鐵站候車大廳。”卡赫大中華區總裁唐曉東對本報記者說,目前,旗艦店的各項籌備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中。相關部門在許可申請、資質審核、選址及店鋪落地方案等關鍵環節,均提供了“一對一”指導,為店鋪順利推進奠定了良好基礎。

  唐曉東說,卡赫歷年來在中國市場出色的業績表現以及中國鼓勵外商再投資等政策的有力支持,進一步增強了卡赫持續投資中國的信心和決心。“目前,常熟工廠三期擴建項目在政策支持下高效推進,新增的6000平方米廠房投產后將提升主打產品的本地化供應能力。另外,我們位於南通的合資公司也計劃擴產1倍以上,借助區域內完善的產業鏈配套,更快速地響應全國市場需求。”唐曉東介紹說。

  稅收優惠、服務優化

  新政策實實在在——無論是靈活採用工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出讓等方式,還是符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的享受進口設備有關支持政策,都為外商在華再投資帶來了新利好。

  對此,外商怎麼看?

  有的關注審批服務優化。“《通知》釋放出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傳遞出歡迎外商長期扎根中國、深耕中國的堅定態度。比如,‘簡化辦理流程’‘縮短辦理時間’相關內容,就能夠使我們在中央廚房、大健康食品等新領域的布局更加快速地落地,從而提升項目推進效率和投資效益。”益海嘉裡金龍魚資深總監涂長明說,益海嘉裡金龍魚主要從事農產品加工和食品生產,母公司是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在過去5年,豐益國際在華投資總額大約是之前30年投資總和的2倍。“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投資發展基地和產品銷售市場。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聚焦於糧油精深加工等新業務,通過持續創新和投資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涂長明說。

  有的聚焦稅收優惠細則。奧的斯大中華區總裁羅小莉對本報記者說,中國在城市更新、數字化等領域的變化,正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從《通知》及相關政策來看,外國企業從中國境內投資取得的利潤用於在中國境內再投資的,如符合政策條件可按照投資額的10%抵免境外投資者當年的應納稅額。這是非常實在的利好。我們期待更多實施細則和新版鼓勵目錄能夠盡快出台,將電梯更新改造和按需維保列入高科技現代服務業的范疇內予以鼓勵。我們相信這些利好一定能對奧的斯在華加大投入起到更好激勵作用。”羅小莉說。

  還有的期待金融服務賦能。不久前,歐萊雅集團宣布與中國創新生物技術公司未名拾光(Veminsyn)達成戰略合作,將對后者進行少數股權投資。雙方將共同研發創新生物活性成分並推動規模化生產,同時採用低碳生物制造技術開發化妝品原料。“歐萊雅充分看好中國市場的無限潛力,積極通過投資構建更具活力的中國美妝生態圈。”歐萊雅北亞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博萬尚說,《通知》中的政策措施將為外商境內再投資提供強有力支撐,特別是“為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提供金融服務和支持”等內容將更靈活地支持歐萊雅在工廠、運營中心等方面的投入,加速相關產品研發和創新突破。

  “不論是中期看還是長遠看,我都對中國經濟抱樂觀態度。”在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看來,中國正持續推進並擴大對外開放,這將為各國企業帶來更為廣闊的合作空間。

  更好實現雙向奔赴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高技術產業引資佔比達到34.6%,較2020年提升了6個百分點,許多跨國公司在華設立了地區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外商企業對在華再投資的定位越來越高。

  希杰集團中國總裁尹道瑄介紹,希杰集團深耕中國市場三十余載,構建了涵蓋食品、物流、影城等領域的多元化業務生態。以食品板塊為例,希杰集團基於市場趨勢陸續推出速凍餃子、方便速食、意大利面、牛肉粉復合調味料等產品,精准契合了中國年輕消費者對健康、美味的追求,備受市場歡迎。尹道瑄表示,中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以及近期推出的外商再投資鼓勵政策,進一步增強了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長期信心。未來,希杰集團在華將加大在高品質、健康食品領域的投入與研發,努力推出更多契合市場需求的高質量新品。

  “中國目前是通力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銷售額佔集團總營收的20%以上,整體業務穩中有進。隨著中國進入城市更新階段,通力在電梯更新改造業務方面表現尤為強勁,連續3年實現兩位數訂單增長,成為拉動公司業績增長的‘第二增長曲線’。”談及在華發展,通力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通力大中華區總裁包嘉峰說,2025年通力正式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業務部門,同時計劃宣布在大灣區的投資安排,以充分借助當地完善的創新生態系統,加快行業前沿技術轉化與落地,持續引領行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通知》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在華擴大再投資的信心,有望為通力在粵港澳大灣區項目的落地提供更堅實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外商吸引力不斷增強,也為服務型機構帶來了新機遇。

  美國德匯律師事務所全球合伙人、北京管理合伙人劉思銳告訴本報記者,外商客戶在華增資、再投資時,對稅收、外匯管理、數據監管、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的政策都比較在意。《通知》結合實際情況,有效回應了外商的關切,有利於更好穩定外商在華發展預期,從而與中國合作方實現雙向奔赴、互利共贏。

  “作為深耕中國市場的國際律所,我們將和優秀的中國律所同事攜手為外商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提供項目選址、架構設計、並購盡調、用地談判、許可申請等環節的全流程支持,助力在華項目落地。同時,我們也會調動多領域專業團隊,協同海外辦公室,為跨國企業提供一站式跨境投資解決方案,助力其更好搶抓中國市場商機。”劉思銳說。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