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錨定大面積單產提升 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人民網記者 李棟
2025年08月05日09:00 | 來源:人民網222
小字號

糧食增產的重心在大面積單產提升。近年來,我國糧食實現穩產增產,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單產。把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作為有力抓手,聚合各方面資源要素,大力推進糧食穩產增產,是夯實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的重要舉措。

看夏糧,今年全國產量2994.8億斤,是僅次於去年的歷史第二高產年。看秋糧,種植面積穩中略增,長勢正常偏好。“三夏”工作抓得好不好,事關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能否順利實現,關乎國家糧食安全的基本盤是否穩固。不折不扣抓好“三夏”生產,確保夏糧豐收到手、秋糧種足種好,才能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在農業現代化之路上越走越扎實。

今年,我國聚焦小麥、玉米、水稻、大豆、油菜五大糧油作物,在702個主產縣整建制推進大面積單產提升,通過全環節、全過程挖掘糧油單產潛力,集成應用綜合性增產技術,特別是密植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提升了每畝土地的產量。

“今年秋糧生產基礎不錯。”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負責人呂修濤在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說。當前,距離秋糧大面積收獲還有2個月時間,農業農村部已啟動實施“奮戰100天抓夏管提單產抗災奪秋糧豐收行動”,並聯合多部門對抗災奪豐收作了部署安排。

秋糧佔全年糧食產量七成以上,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大豆,分布在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南地區等地的13個糧食主產區。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2025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和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遴選制定工作,旨在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融合,有效支撐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就2025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和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答記者問時表示,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2025年)聚焦“糧袋子”“油瓶子”“菜籃子”“果盤子”等重要農產品,在2023年發布10種作物基礎上新增了11種作物,共遴選推介21種作物、326個優良品種。

突出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需要是其特點之一。“聚焦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品種需求,遴選出一批生產上推廣面積大、單產水平高、耐密抗倒伏、綜合抗性好、適宜機械化的突破性糧油品種。”該負責人介紹,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等糧油作物品種入選目錄191個,佔比近60%。水稻、小麥、玉米骨干型品種區試畝產超過大田平均畝產20%以上。

有良種,良技也要跟上。據介紹,2025年農業農村部同步發布了143項主推技術。包括68項作物綜合栽培技術及病虫害防治技術、31項畜禽水產飼養繁育與疫病防治技術、25項農業機械化與農產品加工儲運技術、19項農業資源循環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技術,近三年在輕簡化、機械化、信息化以及高效種養、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涵蓋了植物工廠加速育種、智能高效養殖技術應用新場景,引導農業勞動者和經營主體加快應用先進農業技術的步伐,為大面積單產提升注入農業科技力量。 

要完成今年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的目標任務,關鍵在秋糧。看面積落實,秋糧的面積基本落地,預計比上年穩中有增,特別是高產作物玉米今年增加比較多。看苗情長勢,東北今年春播期間大部分地區墒情適宜﹔黃淮海地區夏播期間出現多輪降雨天氣,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小麥收獲騰茬也比較早,夏播進展順利。

“下一步,將一手抓單產提升促增產,一手抓防災抗災減損失。”呂修濤說,圍繞大面積單產提升,將持續組織包省包片工作組和科技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水肥調控、化控防倒、“一噴多促”等穩產增產措施落實,促進苗情轉化和均衡增產,全力奪取秋糧好收成。

(責編:喬業瓊、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