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索通發展:聚焦綠色轉型 推動預焙陽極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08月15日15:21 | 來源:中國網商務頻道222
小字號

原標題:索通發展:以新質生產力重塑炭素行業,書寫綠色工業答卷_商業動態商務頻道

  作為全球預焙陽極領軍企業,索通發展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走出了一條綠色智造與生態價值共生的轉型之路。

  20年來,我國的預焙陽極產業經歷了高速發展階段,這期間預焙陽極產業經歷了技術迭代、產能結構調整突破和管理創新發展。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預焙陽極生產國和出口國(百川數據:2024年產量2310萬噸,2024年全年出口216.58萬噸)。預焙陽極也成為碳材料行業中規模最大的細分領域,全球約60%的石油焦資源被用於生產預焙陽極,預焙陽極全球年需求量超2400萬噸。

  我國在預焙陽極生產裝備、工藝控制和環保設施等方面也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作業環境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改善。人均年產能由本世紀初的約200噸提升至當前約1200噸,原鋁碳陽極淨耗從約500千克每噸將至約410千克每噸,生產環境全面實現從“黑臟亂”到綠色工廠的轉變。污染物治理全面加強,煙氣淨化、廢水循環和固廢綜合利用等實現工廠清潔生產,多數大型陽極廠的排放指標遠低於國家標准,完全符合綠色制造要求。

  技術革新:新質生產力驅動綠色智造升級

  2003年至2005年,國家先后發文明確限定2004年底前淘汰全部自焙槽生產能力,我國從自焙槽為主流,到2005年全面淘汰自焙槽,大型預焙槽技術成為核心,一大批預焙陽極企業也就應用而生,包括索通也是在那一時期正式進入預焙陽的生產制造行列。

  近年來,國家針對電解鋁行業的政策密集出台,2024年《電解鋁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2025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都為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索通發展將技術革新作為企業轉型核心,不斷革新生產工藝、堅持高品質陽極產品研發。公司通過余熱回收利用技術、二氧化碳連續排放在線監測、試點新能源物流、部署分布式光伏發電設施等舉措,有效實現了企業降碳目標和生產過程的碳排放精准計量與動態優化,節能和環保效益顯著。公司主導研發的高精鋁用低鋅陽極、低“鐵-炭”接觸電壓降陽極、全生命周期開槽陽極、復合磷生鐵改性劑技術、節能鋼爪數字模擬技術、鋁電解槽三場測試與優化、鋁工業含氟固廢全資源化增值利用技術,為國內外高精鋁及綠鋁需求客戶貢獻了產品+低碳技術服務的“索通方案”。

  生態價值:從“資源消耗”到“生態增值”

  預焙陽極行業在資源循環利用和降低能耗方面具有顯著特點。預焙陽極以石油煉化的副產品石油焦和煤焦化工業的工業殘渣煤瀝青為主要原料,將石油化工及煤化工廢料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減少固廢堆積,是資源綜合利用的典范。另外,電解鋁生產中的殘極(約15%-20%的陽極殘留)回收利用也是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

  2024年,索通發展余熱發電量達到4.27億kWh,佔總電力消耗量的76%。同時,余熱蒸汽可以向周邊工業園區提供清潔熱能,進一步拓展循環經濟半徑。自2020年開始,索通發展逐年持續提高了綠色電力消費比例:分布式光伏項目由山東向雲南、廣西鋪開。嘉峪關基地2024年核銷綠証2萬余張,相當於減少約1.09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節約標准煤6800余噸。

  融合共贏: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

  索通發展制定了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0-20-1000”碳規劃戰略,以碳材料的綠色制造踐行低碳使命,在能源端、產品端、服務端,鞏固發展綠色生產力,深度踐行綠色ESG理念,構筑具有索通特色的全球競爭力體系。

  標准輸出:2024年,索通發展主持起草的《鋁用預焙陽極行業綠色工廠評價要求》行業標准正式發布實施,參編的有色金屬行業首個碳足跡國家標准——《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電解鋁(GB/T 44905-2024)》正式發布,推動了行業從末端治理轉向全生命周期管理。

  產業鏈共贏:索通發展積極踐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充分實施供應商ESG風險評估准入機制。與上下游合作伙伴攜手,共同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致力於推動整個供應鏈向可持續發展方向轉型。索通發展堅持建立與上下游客戶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密切匹配電解鋁企業高質量發展需求,通過雙向協同破題,為下游電解鋁企業提供低碳產品服務。

  未來,隨著公司500萬噸陽極簽約產能目標的推進,索通縱向深耕,秉持為“鋁產業鏈綠色減碳”的發展方向,為客戶提供“多產品+服務”的“電解槽減碳節能綜合服務解決方案”﹔橫向不斷拓展“綠電+新型碳材料”布局,打造多元化碳材料產品供應和服務體系。

(責編:董童、李源)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