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活力中國調研行

活力中國調研行︱莆田仙游:非遺絕技在這裡煥發新生

2025年08月20日11:08 | 222
小字號

你是否想象過,古時的中國,人們用著的家具到底長啥樣?春秋戰國、唐宋、明清時期的家具又有什麼區別?

8月18日,活力中國調研行記者來到福建莆田市仙游縣,走進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藝術展示館,精致的紅木家具呈現在眼前,圓桌上雕刻的全國各地名勝古跡栩栩如生。

三福藝術展示館內,紅木家具精致擺放。

三福藝術展示館內,紅木家具精致擺放。

據介紹,三福集團立足藝術家具產業,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等於一體,是中國紅木家具行業領軍企業,先后被授予中國馳名商標單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等,出品的明式交椅等12套藝術家具先后作為“國禮”被贈予外賓。今年2月,“三福古典”入選工信部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名單。

這裡的家具,究竟何以出眾?

為盡量使家具還原古典設計,三福集團對文物、名畫、典籍等進行考究,對比復原。“我們與出土文物的博物館、高校的專家學者對接,根據出土文物圖片、典籍等把古典的家具盡量還原出來。”三福集團管理中心總監林玉珊說,“比如明式家具是中國古典家具的一個高峰,主要特點是簡約,我們就用簡單的設計結構,通過線條美來體現其韻味。”

說著,他指向牆壁,牆上是匠人以刀代筆復刻的《五牛圖》。走近看,木材上一筆一畫、一刀一刻勾勒出牛的骨骼轉折,牛毛似乎也清晰可見。“我們的家具就是像這樣雕刻出來的。”林玉珊說。

談到如何在家具中體現傳統文化,三福集團總裁黃福鎮有獨特的思考,“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而木頭始終與人類很親近。我們想做的就是把古代的特色在家具上體現出來,精雕細琢,讓它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一種載體。”他說。

走進制造車間,環境整潔有序,一根根木材擺放整齊,工人們正聚精會神雕刻加工。林玉珊表示,“我們就是要將家具生產制造的全過程展現出來,讓消費者消費得明明白白。”

車間內,工人正在加工材料。

車間內,工人正在加工材料。

時代不同,大眾的需求也會不同。讓產業可持續發展,需要更加貼近現代人、年輕人的生活需要與審美方式。老字號如何與時俱進、轉型升級?

“為了讓產品更大眾化、年輕化,我們做了不少努力:從原材料下手,引進多樣化木材,讓價格更實惠﹔根據不同的材料打造不同產品線,結合最新的人體工學原理進行改良﹔選用最先進的木工加工技術,一次成型、降低成本。”林玉珊一條條道來。

同時,在傳統家具之外,老字號也在更貼近年輕人的文創產品上開辟了新賽道,利用與所造家具同源的木材,制作手串等年輕人喜愛的輕工藝品。“典雅而不失時尚,這是我們的目標。”林玉珊說。

家具所使用木材的一部分被加工成文創產品。

家具所使用木材的一部分被加工成文創產品。

工藝美術產業是仙游縣支柱產業之一,是莆田市乃至福建省的一張亮麗名片,全縣現有工藝美術企業23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117家,從業人員20多萬人,2025年上半年產業實現產值390億元,同比增長4.6%。

“仙游縣有悠久的工藝美術歷史,我們在品牌創建、人才支援等方面下了功夫,目前工藝美術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完整,全縣有工藝設計師6000多人。”仙游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成員鄭碧娥說,“接下來還要提升產業創新水平,拓寬市場渠道,推動跨界融合發展。”

這裡的技藝還將繼續傳承下去,這裡的家具更將走進千家萬戶。

在談到未來傳承時,黃福鎮表示,“不管如何發展,做我們這行最重要的就是精益求精,不能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要時刻提醒自己四個字:‘貨真價實’。”(人民日報客戶端福建頻道 李君強 劉曉宇)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