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線上消費品牌指數”二季度持續增長


8月20日,2025年二季度“中國線上消費品牌指數”(CBI)、 “全球品牌中國線上500強榜單”(CBI500)和 “線上品牌購買力指數”(BPI)發布。
本次研究基於2025年4月至6月淘寶天貓平台的真實消費大數據。結果顯示,全國線上消費品牌指數在本季度保持增長,從2025年一季度的63.38增加到二季度的65.17,中國消費者購買品質品牌商品的趨勢繼續增強。控制618購物節影響后,指數依然上升,對於宏觀層面推動消費升級與改善民生具有參考意義。
同時,指數顯示,“在618購物節、雙11購物節所屬季度,消費者會更多地選購優質品牌,而非低價白牌”,電商平台的線上促銷活動已經成為品牌經營與品質消費的重要節點。
CBI系列指數和榜單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山大學商學院合作開發,阿裡巴巴淘天集團提供技術支持,於2025年5月21日由新華社首次發布,每季度更新一次,是全球首個完全基於消費者實際購買行為的品牌價值評估體系,填補了傳統宏觀指標(如社會零售總額、CPI)在衡量“消費質量”方面的空白,為品牌方制定發展戰略、評估自身競爭力提供了參考,也為學術界觀察消費市場結構變化提供了新的數據支撐。
“618、雙11已經成為品牌消費重要時點”
根據CBI指數的三年(2023-2025年)數據追蹤,線上消費呈現顯著的季節性波動,在每年含618、雙11促銷的二、四季度,CBI指數的數值均高出一、三季度。
這一現象表明,消費者在促銷季不僅增加消費總量,而且在商品選購中更傾向於選擇優質品牌商品,而非低價商品。
這意味著在618購物節、雙十一購物節所屬季度,消費者會更多地選購優質品牌,而非低價白牌。《報告》指出:“在購物節期間,盡管參與促銷的無品牌商品、底部品牌與優質品牌商品同時降價,但從數據結果看,優質品牌的相對銷量提升更多。”
課題組分析,電商購物節之所以成為品牌消費的主場,其背后有兩個原因。其一在於近十年來,廣大消費者已對購物節的時點形成了穩定預期,品牌商家在此時打折降價,既不影響品牌自身的定位,又能吸引消費者集中釋放需求。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我國消費者對品牌商品的需求也在同步上市。
研究顯示,電商大促已在國內連續舉辦十余年,至今仍是品牌商家重要的營銷和成交節點。這是國內首次有研究提供量化數據,評估消費結構在電商購物節期間的變化。
500強榜單更新,真實消費行為定義品牌價值
“全球品牌中國線上500強榜單”(CBI500)在本季度迎來顯著變化,前五名依次為蘋果、美的、小米、海爾、華為。
其中,空調、風扇等夏季品類品牌因銷售與搜索量激增,排名顯著上升。美的排名躍升至第二位,海爾、格力名次均有顯著提升,防晒衣、涼鞋等類目品牌走熱。老品牌六神、鑽石電風扇在本季度登上榜單前500名。
與此同時,今年國補政策擴大范圍,疊加大促優惠效應,推動家具家裝類品牌消費快速增長。其中,源氏木語由上季度第22名躍升至第8名,首次進入榜單前十。
上榜品牌的季節性變化體現出該榜單基於真實消費行為的特點,品牌在電商購物節季度真實的銷售額、搜索量等消費行為變化,成為驅動品牌排名變化關鍵因素。
榜單從設計上弱化傳統排名的收入、利潤等指標,以淘寶天貓平台用戶的真實購買行為為基礎,基於銷售、價格、搜索、好評等維度對品牌質量進行綜合性評分。其中,“新銳度”指標為在同類研究中首次引入,重點考察每個品牌的銷售增長速度、年輕消費者增速,及其在產品創新上的表現,作為評價品牌綜合實力的關鍵要素。
此次發布的500強品牌榜上,上榜的中外品牌數繼續呈“七三開”,延續上一季度各有優勢、相互促進的共生格局。
破解新銳品牌突圍密碼,高價值人群與復購率
為了鼓勵消費品牌創業創新,本期“中國線上消費品牌指數”(CBI)新增了“快消新銳品牌榜”專題研究。團隊依據“全球品牌中國線上500強榜單”(CBI500)榜單的指標體系,針對快消行業與新銳品牌的特點進行調整,新增了“賽道機會”“高價值人群規模”等指標。
上榜的50個品牌中,48個為來自中國內地的新興品牌,顯示出中國快消行業在創業與創新上的回暖趨勢與增長潛力。一批成立時間較短的品牌在榜上表現出色,如美妝品牌至本、個人洗護品牌Off &Relax、家清品牌綻家、母嬰親子品牌BeBeBus等。
研究顯示,高價值人群的偏好與消費者的復購行為,是快消行業新品牌實現從“網紅”到“長紅”的關鍵變量。
“對核心人群的吸引力和反復觸達的能力是品牌成長性的試金石。”研究團隊指出,“新品牌需從‘流量思維’轉向‘用戶生命周期管理’,通過產品創新與服務體驗綁定高價值用戶,才能突破曇花一現的困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