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債規模不斷擴大 提升資本支持科技配置效率


人民網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黃盛)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20日,我國科創債共發行788隻,總發行量為9838.31億元,淨融資額為9140.69億元。
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以來,在多方政策加持下,全國科創債發行規模已超8000億元,呈現出快速增長的“爆火”態勢。債券市場“科技板”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業內人士表示,科創債全稱“科技創新債券”,即由科技創新領域企業發行,或募集的資金主要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的債券品種。我國“科創債”脫胎於2015年的“雙創債”,於2021年啟動試點工作。如今,科創債從初期推廣到穩步增長,從債券中的新興邊緣品種發展為佔據公司債市場近六分之一份額的核心融資工具,實現了飛躍式發展。
科創債的發展折射出我國宏觀經濟的結構性變化。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趙錫軍向記者表示,近年來我國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提升迅速,新質生產力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發突出。今年上半年,智能設備、電子元器件、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中高端制造業實現快速發展,不少行業增長率達20%以上,遠超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在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今年5月,央行、証監會相關公告提出“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產品體系,加快構建多層次債券市場”﹔科技部、央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政策舉措,要求健全債券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支持機制。建立債券市場“科技板”。
趙錫軍表示,這些政策正在改革傳統金融資源配置的體制機制,構建適配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金融服務體系,以引導各類要素向創新領域聚集,讓資本市場更好地發揮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作用。
相較於普通債券,服務科技創新是科創債的根本特征。例如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要求,科創企業發行科創債應具備有關部門科技創新稱號認定或科創板、創業板上市等條件。上交所規定科創債的科創企業類發行人應滿足近3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8000萬元以上或佔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等條件。除此之外,科創債相較於銀行借貸、普通債券等傳統融資方式還具有長周期、低利率、易使用,對企業資產規模、現金流、抵押品等方面要求相對較低等特征。這些特性有助於精准引導資本流向科技創新領域,為科創企業提供便利融資渠道,滿足企業在技術研發、項目投資等方面的資金需求。
科創債並非隻有企業才能發行。科技型企業、金融機構、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主體均可通過發行科創債募集資金。
趙錫軍告訴記者,企業的科技創新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多層次多樣化的不同機構參與和全過程的金融資源支持。其中創業投資機構在溝通金融資源配置和促進創新創業的科技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發行科創債,這些機構可以發揮自身熟悉金融市場狀況和了解科技發展前景的雙重專業優勢,充當連接社會資金和科創企業的橋梁,有針對性地投資相關新興產業,提升資本支持科技創新的配置效率。
放眼未來,科創債仍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趙錫軍說,就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發展經驗來看,股權市場是支持科技創新的主要金融工具,同時債券市場也對服務創新發揮著獨特作用。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相對弱於銀行信貸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科創債能夠“揚長補短”,實現傳統銀行借貸市場和新興資本市場兩方面的平衡。
趙錫軍建議,未來債券市場“科技板”的建設仍需要各方面主體的協同努力,有關信用評級、交易規范、債權股權轉化、風險分擔、融資成本等方面的規定與實踐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另外,通過改革創新相關體制機制,科創債有望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關鍵樞紐作用,服務於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助力創新驅動發展。(實習生朱超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