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質量恆星生命結束之謎揭示
2025年08月21日09:21 | 來源:科技日報
222


科技日報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20日刊登的論文報告了一次罕見的宇宙事件:一顆大質量恆星在超新星爆發時,“自曝”其內部結構,從而向人們揭示了大質量恆星生命結束之謎。該研究對恆星演化提供了新見解,証實了對恆星臨近生命末期結構的預測。
在天文學領域,大質量恆星一直是研究重點。這類恆星通常可以達到太陽質量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但目前對於這一類恆星“誕生”與“終結”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理論分歧。
人們預測,生命末期的大質量恆星會形成由不同元素組成的殼狀結構,較重的元素預計會更靠近核心,但這很難被觀察到。
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此次報告了他們對超新星2021yfj的觀察。其前身恆星似乎已剝離了大多數外層,超新星爆發揭示了其內部恆星層。研究人員觀察到一個厚且大質量的富含硅和硫的殼,在超新星爆發前不久被原恆星排出。但他們還檢測到了氦,這有些出乎意料,因為人們認為較輕的元素會在超新星較早階段失去。
研究人員提出,恆星暴露出的內部結構,挑戰了現有關於大質量恆星質量損失和剝離機制的理論,並提出這可能涉及一種罕見的機制。
在同時發表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天文學家認為這項發現“直接証實了理論預測的恆星殼結構,一直延伸到富含硅和硫的層”。
(責編:羅知之、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
推薦閱讀
打開客戶端體驗更多服務
打開